|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根植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与戒律有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是道士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一个修道或奉道者的礼仪风范也是其道德修养的体现。
一、叩拜礼仪
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信众可依此行礼)
拱手礼为: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抑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友相逢或者与信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午纹(中指上纹),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决”。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和三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
三礼三叩具体拜法:(1)站在拜垫前,双脚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3)左手离开右手,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拜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按住右手背上,呈“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双手上,此时,心中存想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如此再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第三次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次向神行一次拱手礼后,方可离开拜垫。
道门中“朝上三礼”,就是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三次,合为三礼九叩。此礼是道教最高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字也。
二、供养礼仪
1、神像开光:神像塑好后,择日举行“开光点眼”仪式。事先准备好朱砂、(白芨、雄鸡)、镜子、毛巾、新毛笔等物品。届时上供、焚香、诵经、念咒(念《金光神咒》)、焚表、诵念圣诰,由高功将神像上的红布取下,用新毛巾为神像揩面,然后用新毛笔蘸朱砂点神像眼睛(也顺便点口、鼻、耳,表示开窍),与此同时,在用镜子将阳光反射神像眼睛中,以喻借太阳的神光使神像洞察人间。举行“开光点睛”仪式,旨在诚心祈祷神的分灵降临人间附神像上,使其成为具有通神启灵的分灵身。道教有专行开光仪式。
2、献神供品:道教祀神时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品奉献于神坛之上,称为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和信徒通感神灵之物。上香时手指要干净,切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现在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时鲜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香味强烈、色泽过艳、带刺的鲜花是忌敬神。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且“宁供树上吊的,不供地上种的”。常见的是供奉“四干四水”即四种干果(如枣子、桂圆、松子、核桃等)、四种水果(苹果、梨等)。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污秽之物。除此之外,食过之物、冬瓜、李子(不供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也不能供神。
另外道教中还有“十供养”,是“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主要用于大型法会中供养上圣高真。
三、敬香礼仪
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或料香或藏香)敬神的仪式。
1、焚香方法
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
(2)点燃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气吹灭)。
(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
(4)用左手上香,先上中间、再左、再右(就是在香炉内先插中间一支,再插神像左手方<我们的右方>一支,最后插神像的右手方一支),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时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家里供养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
(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正所谓烧香拜神也
烧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种信仰行为。所谓敬香者不可不诚,其禁当然不可不忌。道教烧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烧香;忌双香祀神,道教敬神以三支香为准;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以口齿香,也就是不用嘴叼香,烧香要心神专一。道观一般大殿内是不允许烧香的,烧香敬神,请放殿外焚炉内。
以上是一些道教礼仪和禁忌的常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63232779656238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