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如果看过萨特的悲惨童年,那么按照平衡理论,他一生取得多么大的成就都不为过。再一次证明哲学从来不会来自于安逸。同时,如果为了幸福以及生命的简单快乐,还是应该学习莎乐美,离哲学越远,离幸福越近。不过,那绝对是别的哲学,在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惊心动魄,惊艳世俗的爱情一生面前,我才隐约知道什么叫做存在主义,总之,除了没有履行婚约建立家庭以及为人类世界诞生一个小萨特之外,还有绝对不亚于尼采的复杂爱情故事,现代女权运动的始作俑者,当然绝对不想做一个另一个哪怕是极品男人的附庸。尽管在教师考试中萨特第一,波伏娃第二名,但是她的《第二性》的意义更应该理解的是男性之外的第二种性别,没有名次之分,她的"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所以两人年轻时各自寻欢作乐却又始终不离不弃,观点一致,理念相同,直到生命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