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王,但在中国道教创造的将阎罗王收编归为其中一位的十殿阎王结合民间传说将其与历史人物结合的说法在民间广为传扬。佛教的阎罗王也成了和本土道教一样由北宋包拯担任的地府第五殿殿主。
大家对阎王的印象大多数来源于西游记等神魔小说,西游记里的阎王非常的霸道,掌管凡人的生死,手里还有一本生死簿,孙悟空闹了一次,就把生死簿给撕了,阎王更多的时候,是充当一个能秉持正义的角色,所以很多人就把阎王给具体化了,当时很多人说包拯就是阎王。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 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 其说在宋时已盛, 《宋史·包拯传》云: 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 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 .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 《三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 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 阳世之冤, 阴司必报, 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 才能了结冤报也.
包拯生前是非常有正义感的,和贪官做斗争,即使是皇室人员都不敢放肆,因为包拯有3口铡刀,这不是开玩笑的。人们认为包拯是阎王的化身,更多的是因为,包拯很正直。
卢象升是明朝的名将,他出生在明末的乱世,但是对李自成的大军丝毫不惧怕,英勇无比。起初,李自成是在山西区域晃荡,当地的官员为了隐瞒朝廷,就一直没说实话,李自成没有受到抵抗,一路打到了打到了京师的郊区。
占领了临城的西山。卢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贼兵。卢象升每次上战场,都不要命的重逢,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被弓箭射中了,要继续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阎王这个称号,不是谁都可以叫的。卢象升是战场上的阎王,但是在和满清作战的时候,因为各部队配合不到位,他孤军深入,惨死在战场上,非常的可惜,让人感叹。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348850315994076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