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太监,也知道他另一个与之相关名字叫“宦官”,而为什么又叫太监呢?太监其实最早是从隋唐之后,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在此之前,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一个是东汉末年的宦官十常恃,后汉末年为什么会乱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皇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引起黄巾军的造反。在明朝的宦官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人们把这些宦官尊称为太监。
然而“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历史的人知道宦官故事的多,但知道宦官的历史来源的相对少一些,其实在最早宦官可不是指被阉割的人。
据吕思勉考证,最早的技能不是源自学校,而是源自最早的所谓的“宦”。宦相当于现在政府的公务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宦几乎变成了贵族家中的门客,以奉养他们的主人为职务,这样的门客当然皇帝也有,这便是宦官,但在前汉时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割过的人,到后汉光武帝时才专用此人,所以《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中记载: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了。
然而阉割的人最早源自那里呢?在古代有五刑:墨、劓(易)、刖(月)、宫、大辟。受过宫刑的人一般都有事情可做,主要是“守内”。古代贵族生怕自己的妻妾与人私通,所以在家里常用受过宫刑的人。到后来有一种极为下贱的人,没受过宫刑,但想到贵族内室里做事就自行阉割,在隋文帝的时候“宫刑”取消,自此以后做内监的都是自行阉割的人。
皇帝为什么相信宦官呢?因为宦官没有家室,又长时间在宫内与外界没联系,不容易结伙结党,再后来一些小皇帝平时也就和这些宦官攀谈,宦官又喜欢奉承他们,然而如果有些宦官处在位高权重的位置上,就容易酿成大祸!
欢迎关注,和我一起聊聊文化历史那些事!
《文史读行》:读中国文化 探中华历史 行中国大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82640163373061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