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84|回复: 0

人文教育:用智识打开知识的大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3 04: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互联网时代,随着知识获取的便利性和知识观的巨大变化,很多以前被视为特殊、稀罕的知识已经变成了很普通、很容易得到的普通信息。21世纪,便捷的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亿万人信任的“人类知识总和”。

然而,今天的信息便捷并不意味着人们更有知识了,原因在于人们接受的是“碎片化”的信息,如果想要将碎片化的信息整合为知识,则需要我们的“智识”。可以说,智识是打开知识的大门。
66ac0000f9bbea5bacf6

01

“知识贬值”现象

互联网上容易获得的巨量信息造成了拉里·桑格所忧虑的“知识贬值”现象。他说:“全世界互联网服务积累的信息越多,信息越是容易获得,比较而言的知识就越不稀奇,越无吸引力。我担心互联网已经大大削弱了人们对知识独特性和知识为何值得追求的感受。”

许多以前被视为难能可贵的知识在互联网上唾手可得,就专业知识的积累而言,年轻学人超过以前那些皓首穷经的积学之士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然而,他们的智识却未必有同等程度的增长。

知识不等于智识,并非在互联网时代才如此,但却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突出。
66a900023bdc85fdfa9b

02

智识教育是“授人以渔”

人文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习如何检验知识,并对可靠的知识建立起信念,这是人文教育对学生求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人文教育与一般知识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人文教育的经典阅读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许多在人类历史上积累的东西。人类在不同群体生活中形成的源远流长的传统、记忆、经验、教训,积累成为一种共同的被称为“智慧”的普适性知识。

人类的生存与生命延续需要智慧,亲近智慧是为了避免因人类的愚蠢而遭受不幸和苦难,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将好生活的理念与经验,以及古人对此的思考传承下去。智慧是一种有智识的美德,也是一种使其他美德成为可能的美德。
66ac0000f9bc6f6e28f3

03

如何进行人文教育

在如何进行人文教育这一问题上,美国鲍登学院院长克莱顿·罗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1

培养对智识无惧的态度

在这个时代,校园里必须打造一个开放学生思想的环境,让他们勇于挑战既有的观点,即便这很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坐立不安,甚至与他们根深蒂固的信仰相抵触,但唯有如此,当他们毕业以后,才会具备足够的知识,去挑战与解决全球面临的难题。

2

知道为何而学

不直接告诉学生该学习、思考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如何思考。罗斯指出,人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能提出、形塑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3

建立利他观念

让学生能认识自己,了解他们多元的身份、经验和背景在社会上能发挥什么影响力。我们也应敦促学生以友善、同理的方式待人接物,因为“难免会遇到与我们立场不同的人”。

人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确切的知识,而是强调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根源与价值理性,以人文精神来认识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知识,给予科学技术以价值指引,丰富人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这种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52641084161397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19 16:11 , Processed in 0.06493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