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7:变异、育种与进化
变异类型
1、基因重组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又互换导致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发生于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3)基因重组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实现的。
2、基因突变
(1)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等
(2)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2)染色体数目变异
①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②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界定:可依据发育起点界定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起点为“受精卵”时依据“染色体组数”确认二倍体,多倍体,起点为“配子”时,直接认定为单倍体。
4、生物育种的原理
(1)杂交育种——基因重组(集中多个优良性状)。
(2)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
(3)单倍体育种一一染色体数目变异(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提高营养含量)。
(5)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6)植物体细胞杂交——染色体变异(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各障碍)。
5、秋水仙素(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引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五大因素: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8.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即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53753275212764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