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37度心理(ID:psy-37),欢迎分享!
当你看到“胆小者慎点”的字样,是突然警觉?还是跃跃欲试?当你看到一张恐怖电影的海报,是敬而远之,还是莫名兴奋?当你听闻一个鬼故事,是想掩耳逃离?还是探知结局?在你犹豫的当下,有种心理现象正悄然发生,那就是恐惧。
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也是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恐惧是对潜在危险的情绪反应,并且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激发人们恐惧情绪的往往与恐怖的人事物有关。自古以来,恐怖文化就是人类文明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在科技昌明的现代社会里,对鬼神和灵异的崇拜依然随处可见。而恐怖片,则是恐怖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人们面对恐怖片,往往心情复杂,心有惧怕,又不胜好奇心驱使,想要一探究竟。美国有心理学家就此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选取150名大学生开展关于观看恐怖片的感受的调查,结果表明,有85%以上的大学生看完恐怖片后难以入眠,在这部分人中,又有20%的人长期难以安眠;
看完恐怖片后,认为自身行为、情绪出现异常的人高达76%,其中,一周内难以恢复的人占一半,异常状况持续1年之久的比例高达25%;观看恐怖片之后半夜不敢接电话的人占65%;而看完恐怖片后31%的人认为自己变得神经质了,这些人通常都会出现心神不宁的症状。但有趣的是,大部分被试都秉持着一个共同的观念——唯有看恐怖片,才能感受到“痛快淋漓”的本质。这种痛苦是畅快中的痛苦,畅快是痛苦中的畅快,因此,即使人们看完恐怖片总是要裹紧自己的小被子瑟瑟发抖,但还是想要看。
所以,当我们看恐怖片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1、我看的不是恐怖片,是心跳!
人们观看恐怖片时,更多的是寻刺激和心理满足感。恐怖片观看者在最初一般是由好奇心驱使,想要一探究竟,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同时配以恐怖的音效、诡异或血腥的画面,加上自己一个人观看的绝佳境界或者电影院得天独厚的阴森气氛,观看者最先感受到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进而生成认知上的恐惧,从而获得一种在平常生活中难以遇到的心惊肉跳的感觉。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感觉剥夺的实验,实验中的被试需要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从而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触觉。就是这样的感觉剥夺,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
当人们感受不到任何刺激,就会出现病态的体验,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各种刺激对于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生活过于平淡、毫无生气可言,那么人们就会倾向于寻求刺激,而恐怖片则是心惊肉跳的绝佳选择。
人们在恐怖片中不仅获得了感官刺激,更重要的是体验到生命本能的释放。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与生俱来有两种本能——生的本能和死亡本能,生的本能包括原始的欲望、性和建设的本能,而死亡本能则是一种挑衅和侵犯欲。看恐怖电影时,人们的安全感(生的本能)和侵犯欲(死的本能)能够被同时满足,人类生命原动力中的两种本能同时得以释放,使得人们在恐怖的氛围中不经思考就体验到了一种深刻的自我存在感,这是一种“我还活着”的直观体验。
2、恐怖片——看到自己的恐惧与焦虑
恐怖片存在的心理基础源于人们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有调查研究显示,人类恐惧的因素排名前三者分别为死亡、黑暗、孤独无助,而恐怖电影中常见的恐怖元素也以这三类居多。人们能够在恐怖片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恐惧,但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影像又带有虚拟的属性,观看者即使看到面目狰狞的幽灵鬼怪、血腥变态的连环杀手等,也能感到安全,从而释放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
换句话说,恐怖片无非就是精心营造出激动人心的紧张节奏,让观看者体验一把感官冲击和生死挣扎,与此同时,观看者又能在意识上认识到现实世界的安全可靠,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也由此得以排解,压力亦可舒缓。
恐怖片,让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恐惧与焦虑,同时,也给人们的内心深处带去了安慰。
3、恐怖片——看到深层次的人性
一部好的恐怖片往往不局限于恐怖的场景和音乐,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自身的黑暗面和弱点,在罪恶中领悟到最纯粹的善。每个人内心都会有积极的能量和邪恶的能量,并且二者缺一不可,人们可能通过做坏事来释放邪恶能量,也可以通过观看恐怖片间接释放,总之,一部好的恐怖片能够赤裸裸地展现出人性的阴暗面,并且能让观众在恐惧之余意识到这深层次的人性,从而反思和追问自己的良心,强化超我的力量约束自我并且抑制不合理的本我,从而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
总而言之,人们热衷于看恐怖片,从中感受刺激、缓解压力,但是恐怖片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容忽视。适度的恐怖能够净化人们的身心,而恐怖过度则会引起观众的不适甚至应激行为。
写在最后——看片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参考文献
[1]孙腾伟. 中外恐怖片中恐惧心理对受众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5.
[2]万峥,张业强.韩国恐怖片审美心理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58-60.
[3]王晶. 恐怖电影的价值论说[D].兰州大学,20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46460847975961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