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010|回复: 0

清代历史上对易名之典颇为看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19: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对易名之典颇为看重,“本朝优恤臣邻,恩礼醋握,惟身后给谧最为矜重。””乾隆帝在追溢入祀贤良祠诸臣的谕旨中也说“易名之典古昔所重,我朝赐溢尤为谨严。”最初亲王溢用一字,郡王溢用二字`康熙四年定诸王溢号,皆于封号加一字为溢,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应否予溢,题请钦定,如奉旨赐给,以二字为溢。此外之文武大臣则官非一品例不予溢,故有所谓“京朝官惟阁臣、尚书、总宪得赐溢,侍郎以下不得与。”而一品大员无谧者亦不在少数,如康熙朝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梁清标、吏部尚书苏赫、致仕大学士成克巩等后均无溢。
5b46000435f1baa519b0

5b4400047bba69dc50a5

5b480003c508939ec5ed

康熙间,大臣例得予谧者,往往传旨问九卿,某人应得溢否。此后逐渐形成定制臣下谧典,由礼部奏请是否予溢,奉旨允准后,行知内阁拟谧,旧隶典籍厅。其事向由汉侍读司之,但军机亦可提出意见。咸丰初,·卓秉恬入阁后,改归汉票签,令两侍读司之。得溢“文”者拟八字,由大学士选四字不得谧“文”者拟十六字,由大学士选八字,恭请钦定。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42015042854589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8 03:48 , Processed in 0.05989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