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273|回复: 1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地质时期——人类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 2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94b00055f2b3da762c3

看文章前先让大家看看这些在夏威夷岛东南岸的卡米洛海滩发现的一些石头,石头有什么奇怪的?
594c000546b7bc23fdff

5b430002a763564f7068

594c000547a3587c753d

5b400004dc3d638d90e8

5b400004dc3ef9ef1c72

5b400004dc3f56c0cfee

这些是火山熔岩,但里面却包含了人类垃圾---塑料。

自从在夏威夷海滩发现了第一块与塑料融合在一起的岩石,这可能证明人类活动引发了新的地质时代特征,它被称为“人类世”( Anthropocene)。

人类世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提出的。据他所说,在一次会议上,主讲人反复提到现在地球处于地质年代中的全新世(holecene),一个覆盖了从1万8千年前到今天的地质年代。听着听着克鲁岑实在受不了,脱口而出:“等一下,我们已经不是在全新世了,现在我们是在‘人类世’!”他随后写了一篇名为《人类地理学》(Geology of mankind)的文章刊登在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正式提出了人类世的概念,指出人类已经在土地使用、河流改道、土壤成份、水资源使用上大大改变了地球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份,工业化让温室气体排放加剧,造成了全球的气候变迁。

2009年,国际地层委员会(ICS)专门设立了以Jan Zalasiewicz为主席的人类世工作小组(TheAnthropocene Working Group),以考察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是否满足正式开创一个新的地质时代的标准。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对地球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5b410004c4249aea3120

594c000547a836131c1a

该组织发现各种潜在的物理,化学,生物垃圾都是人类世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上世纪50年代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元素和化学品燃烧后引起的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这个小组邀请了一些科学家对这些东西经行了研究,并把那些最清晰,最稳定的地质迹象来定义人类世的正式地质时间表。

但是人类世从何开始,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许多人提出把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作为人类世起点,有些则认为人类世的起点是工业革命或是农耕活动的开始,还有建议把两千年前世界古代文明的鼎盛期作为起点的。路易斯和马斯林则提出如果以地质学证据为依据,1610年更符合人类世起点的条件。

目前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地球科学评论】杂志上,他们向科学界告知,应该从哪里开始收集和分析整个人类世过度时期地层岩心样本。

那么,人类世概念的提出,到底有什么依据呢?依据就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系统带来的深刻变化。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索取速率已经大大超过环境的承载力。人类运用各种方式在地球上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如炸山开矿、挖河修渠、建坝造湖、追肥高产等,特别是愈演愈烈的城市化运动,这些都改变着地表形态,影响着正常的自然演变。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频发自然灾害(风暴、冰雪、洪泛、干旱、沙尘暴、沙漠化等)和地质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塌陷等),还有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等,相当程度上的原因都源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自然循环的失调。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70%以上的地质灾害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生产活动直接相关。

马克威廉姆斯教授说:“我们所研究的环境的范围非常之广,从极地冰雪层到深海湖泊,再到海床,洞穴,珊瑚礁和钟乳石。人类世对这些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由其是战争后对地球的影响非常普遍。

“人类世”工作组的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开发一项基于“金钉子”的方案,更确切的说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

我们现在所处的全新世,只是11400年前一个冰川期结束后才来临的。与其他的地质世动辄百万年甚至千万年的跨度相比,我们这个人类世是65年前一个刚刚开始的新地质时期,正在被慢慢取代。

这项工作将会在几年内完成,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它将首先提交给国际地层学委员会审查。不过,并不能保证这项提议会被接受。

2017年12月9日的一篇文章【你经常吃海鲜吗?研究发现爱吃海鲜的人一年内间接吞下的微胶粒有1.1万颗】有人笑称,这样的文章我们也相信?可没过几天BBC出了一篇文章【BBC调查核实:吃海鲜真的每年吞下一万粒塑料?】来进一步验证塑料给海洋造成的污染。

1月15日报道:正在南极进行科考的第34次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域的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图中滤膜中央的蓝色纤维)。微塑料难以降解,会影响海洋生物、破坏海洋生态,最终威胁到人类。
594c000547a70d27c8ef

5b430002a764cb8f30b5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有些微塑料甚至可以达到纳米级,它们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降解,可以在海洋环境中存在数百甚至是数千年,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

微塑料可黏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

微塑料的粒径不足5毫米,有的微塑料可能是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有研究标明,纳米塑料可能积累在细胞溶酶体内,“某些密度比水大的微塑料,比如聚氯乙烯和黏附了其他杂质的为塑料颗粒可以沉入水底,留在底泥中。一些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很可能会误食微塑料的颗粒,还有研究发现食盐中也检测到了微塑料,这些研究都表明微塑料污染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颁布法令强行禁止塑料的使用
5b3f00052fea7d8d46e7

肯尼亚也颁布全球最严限塑令:在肯尼亚制造,销售,使用塑料袋,将判4年徒刑或者400万肯尼亚先令,约合24.9万人民币。即使是游客也不能把塑料制品带入肯尼亚国家。
5b3f0005322789bdd26a

肯尼亚环境水与自然资源部部长朱迪·瓦克洪古表示:“这些塑料袋最后大多都会成为垃圾,出现在我们的水系里,出现在我们的风景区,甚至被我们饲养的牲畜吞食,进而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5b400004dc47e87f5a07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启动洋垃圾入境新规,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

【欧洲不限塑料,原来是因为能把垃圾送到中国】英国11日发布未来25年环境保护规划,其中一项是推广塑料袋收费至所有零售业小商户中,推动全社会大幅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5b4200031d8c064ae239

一份新的研究中指出,人类到2015年止,已经制造出63亿吨的塑胶垃圾,并且到了2050年,会有大约120亿吨的塑胶垃圾遭弃置于掩埋场里,或流入自然环境。
5b430002a76722bc75ce

5b430002a768e30380b2

当人类炫耀自己近百年来发展有多么迅速时,别忘了,人类的发展是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农田,破坏森林代价的基础上,而这些都给地球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当然,地球母亲会用她的方法来清理,教训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频发自然灾害(风暴、冰雪、洪泛、干旱、沙尘暴、沙漠化等)和地质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塌陷等),还有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等,相当程度上的原因都源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导致自然循环的失调。全世界70%以上的地质灾害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生产活动直接相关。

人类活动已经造成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消亡与灭绝。这个过程可能早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并且人类还造成大多数大型动物群的消失。当前物种的加速灭绝和生物多样性数量的下降,已经从陆地蔓延到了海洋。这种生物种群的变化速度堪与冰河期来临时相提并论。预期中的气温上升、全球变暖,还将对许多生物的聚居地和栖息地带来严重威胁,甚至是毁灭性的变化。
5b400004dc499f7c9b82

我们目前的文明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物质时代,金钱,地位,权利是跟多人想得到的,根本没有什么精神追求。更不用谈什么环境对未来地球的影响。

NASA科学视觉工作室公布的影片。用真实的数据模拟2005年七天里的一个4级台风在中国的沿海的形成。

我们都听过地球是母亲或盖亚的假说(gaia hypothesis) ,地球不只是一个固体,而是活生生有自己的意识。

跟一般的理论相反说地球只是一个星球提供人类资源,我们的星球其实是会呼吸的生物。当我们认为地球是自己的一个生命体时,而不是各部分的总和,它就有一个新的意义了。我们的地球像一个生物般运作,保持我们可以继续生存着必要的条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37540699856573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 2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是自取灭亡,以现在的国情来看,更快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3 20:13 , Processed in 0.09047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