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宇霆,原名玉亭,字凌阁(后改为邻葛),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生于一个贫困家庭。19岁时中清朝末科秀才,1906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11年归国,1916年开始辅佐张作霖崛起东北,经过兼并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和奉军三次入关,终于使张作霖“入主”北京、“扬威”中原,当上陆海军大元帅。杨宇霆历任奉天军械局局长、奉天督军署参谋长、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东三省兵工厂总督办,江苏督军,安国军总参议等要职。
杨宇霆在职期间,曾为家乡法库县做了大量的好事,先后筹资创办了平治学校(现法库三中)和业余学堂,还兴建了电灯厂(现熔断器厂),为法库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因与张学良的政见分歧,突出表现在“东北易帜”上,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日,张学良以研究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名义,邀请杨宇霆和常阴槐到帅府,将二人枪毙于老虎厅。他死后,被安葬于法库县的蛇山沟村。
杨宇霆陵墓位于法库县东15里的蛇山沟村。陵园占地面积15亩,呈正方形,四周竖有白石桩,桩间横穿两道二寸粗的铁管相连,墙外松柏成林。正门前建有上马石和三重四桶式拱桥,桥北矗立宽高各约七米的重檐式牌楼,雕金缕银,玻璃碧瓦,伟宏壮观。正前面修建了水泥牌坊。园内通往坟墓的是青砖铺就的甬道,两边碧绿如茵的草坪,两侧排着用唐山绵石精刻的望天吼华表,立仗着猪、马、牛、羊、鹿、驼、象等石兽和文武石人翁仲。坟前立有墓碑,刻“陆军墓上将江苏督办杨公宇霆之墓”。如今的杨宇霆陵墓目光所及显得破败不堪,碎石狼藉,目不忍视。
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这座墓的墓室被解放军打开,将杨宇霆及其父的尸骨拖出,后被杨氏家族后人葬于东面的双草沟里,此墓便被改成了解放军的烈士墓。
文革期间该墓的石像生等又遭到损毁,现在这里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其实,这里最早是杨宇霆父亲的墓地。杨宇霆被张学良杀害后,便也葬到了这里。并建造了这个陵园。1948年解放战争期间,这座墓的墓室被解放军打开,将杨宇霆及其父的尸骨拖出,后被杨氏家族后人葬于东面的双草沟里,解放军将在法库牺牲的40多名官兵合葬墓里,并重立了一块墓碑,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此墓便被改成了解放军的烈士墓。文革期间,该处当年保存下来的石像等被红卫兵一顿猛砸,面目全非。前些年,解放军的尸骨又被移出,现在这里是一座空墓。据当地老乡讲:以前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祭扫烈士墓,特别是清明节,成百上千的学生集体前来。现在,这里却面目全非,四周围了一圈铁丝网,还立个块警示牌,上写:杨宇霆墓是近代著名墓葬遗址,是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092206363662095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