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水下考古技术突飞猛进,采集到的考古数据可以精确到毫米级。但你知道吗,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竟然是被别人逼出来的。
威逼者是一个疯狂盗捞南海宝藏的外国人——英国人迈克·哈彻。一个偶然的机会,哈彻发现了载有2.2万件中国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把瓷器卖了数百万美元。
之后,他依据历史资料,打捞出二战军舰和古代沉船共计80多艘。秉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一艘载有百万件瓷器的"泰星号"清代沉船”,被他一举砸碎了60多万件。
哈彻(左)打捞上来的瓷器
哈彻靠贩卖中国文物,得到了数亿元的横财,而当时我国并没有对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法律,就连国际法律找不到能约束他条例。
大英博物馆中国瓷器
无奈,国家文物局只好派出两位专家携带3万美元,去拍卖会上把文物买回来。拍卖会上,23.9万件精致的青花瓷器,摆满了两层楼。可是,在整整3天的拍卖中,中国人连一次举牌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因为每一件瓷器的起拍价格,都在估价的10倍以上,3万美元形同废纸,20多万件珍贵的中国文物,眼睁睁落在他们手中。
中国宝藏一再被侵犯、盗取,不得不开展打捞沉船的事业。哈彻,这个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克星,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国水下考古事业是他“逼”出来的。
以800年前南宋“华光礁1号”沉船为例,跟随水下考古人员一起,打捞沉没的历史!
出海
在远海海域进行水下考古工作,队员们时常要忍耐将近2个月的船上生活,淡水的供给紧张,枯燥的生活和资源的匮乏,是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一根不粗的绳索,一端被固定在浮标下,另一端伸向海底。在能见度极低而暗流汹涌的水下,入水绳能够帮助考古队员们找到遗址的大概位置,并且顺利地返回作业船。
图为西沙华光礁沉船遗址发掘现场
水下考古队员背着25斤左右的氧气瓶,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表层的泥沙,一块1000多年前的船板逐渐显露出来。
遭到非法盗掘的角落
1996年,华光礁1号由中国渔民发现。但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直到2007年,才正式发掘此沉船,出水文物近1800件。
图为是躲过洗劫的一角,满满一舱的精美瓷器,口底相接地整齐排列,保持着装船时的样态。
盗宝者未涉足的一方,外销瓷器大都保持着装船时的模样。因为这些货物都是按照船舱的空间布局紧密摆放的,所以即使沉船的木结构已经腐朽,也可以根据船货的堆积,推测出沉船的原貌。
它们将成为复原沉船、展开后续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西沙出水文物登记的现场
打捞上来的文物表面,可以清晰地的看到一些附着的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多来自于船只沿途经过的海域,因而是了解古代沉船埋藏环境,与分析古代船舶航行区域的重要资料。
凝结物的主要成分是铁,也就是船上的铁器生锈后,包裹住其他物品,产生的“铁疙瘩”。
沉船遗址在水下经过常年的海水侵蚀,会产生大量的凝结物。这种凝结物是判断和搜寻沉船遗址的重要标识。
水下考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它有着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
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分别再现了考古队员绘图、布设探方、摄影、抽泥、文物提取运输与船板提取运输的工作状态
水下考古队员们
“小龙摆尾”,是水下考古队员们对这张拍摄于训练闲暇时留影的戏称。对于平时分散于各地的队员们而言,定期的集结培训是难得的欢聚时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08932794914177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