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科幻片《2001漫游太空》,就以立意宏大,同时又晦涩难解而被奉为影史上排位第一的科幻神作。虽然影片拍摄于1968年,距离现在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然而影片前卫的服装和严谨的制景,尤其是从宏观宇宙的角度来解读地球人类的文明,加之影片采用理查.施特劳斯大气磅礴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日出”一章作为配乐主旋律,使得影片无论从题材,拍摄,配乐等各个方面,都让后来的科幻片难以超越。
《2001漫游太空》的梦想,迄今仍然没有实现
《2001漫游太空》最富有戏剧性张力的一刻
《2001漫游太空》大获成功之后,原著小说的作者亚瑟克拉克就筹划开拍影片的续作《2010》(又译做《2010漫游太空》《2010威震太阳神》),这次,他找来了《摩羯星一号》的导演彼得.海姆斯进行合作。
影片故事的发展紧接《2001》,就在大卫.鲍曼神秘消失的9年之后,美苏启动了共同探寻木星和木卫二欧罗巴的太空科考。
经过一番努力,双方的宇航员共同乘坐苏联的里奥洛夫号飞船出发。然而在地球上,冷战仍然在继续并且愈发紧张。
影片的主人公发现号的研制者科南博士和HAL9000的研制者钱德拉博士,不仅要探寻HAL9000电脑失控原因,更大的目的,还在于寻求神秘黑石碑的来历,以及它的目的......
《2010》中壮阔的木星
《2010》中的花絮: 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亚瑟克拉克与斯坦利库布里克
续集的拍摄,向来是费力而不讨好,对于名作更是如此。
然而,彼得海姆斯这次却完成得非常出色。与前作的故事衔接自然,节奏明快,同样有诸多寓意却比库布里克的表达方式更易被观众所接受。
最重要的,彼得这次将视角再次回归到了电影的出发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包括夫妻,父子,同僚,乃至人与AI化的电脑之间,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被深深打动。
对于一部科幻片来说,这样的效果是难能可贵的。
父子情深
1956年,科幻大师亚瑟克拉克移居斯里兰卡的科伦坡,专心从事科幻作品的创作。
直到2008年,他正式成为了斯里兰卡的公民。
但是,同年的3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和太空探索的先行者,在忍受了多年的病痛折磨之后,还是离开了我们。
令人惊奇的,克拉克似乎在冥冥之中,对于2008年的事情早有预感,并反应在他的作品之中。
比如,在《2010》中,居然出现了Beijing2008的奥运海报,然而电影的拍摄年份,却是1984年,早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24年之前......
《2010》中的北京奥运海报
科幻佳作:《2010》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48498554295812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