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706|回复: 0

6代24帝长眠于此,中国最大古墓群秘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4 0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这话的含义和分量。地处河南洛阳城北的邙山地区拥有的古墓冢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邙山上有6代24帝长眠于此,分布之密、数量之多、延续年代之久,堪称中国之最。
617200009900b526f74d

邙山上的古人陵墓都是谁的,一直是个难说清的问题。由于墓葬位置的文字资料流传下来的很少,墓碑往往散失难以寻觅,频繁的战乱中,墓主的后代流散各地。要确定每座墓主的身份,实在困难。

清代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搞了一次“立碑运动”,在大大小小的陵墓前都竖起了石碑,刻上墓主人姓名。但龚松林急于求成,根本没下足考证工夫,结果常常张冠李戴。经他这一捣乱,邙山古墓更是乱上加乱,再也弄不清楚了。

尽管如此,由于有出土的墓碑佐证和史料记载,还是有些线索能够证明邙山长眠者身份的不一般。

根据文献记载,洛阳邙山地区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这一区域面积达750余平方公里,地跨今洛阳市所属的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河区、洛龙区、偃师市、孟津县7个区县。

这四代帝陵中有东汉5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阳陵;西晋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4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冢,它们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

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20世纪初在洛阳西郊、邙山脚下的金村附近还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东周王陵。另外又据文献记载,五代后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区。

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一带,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墓,当地人称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有考古学者认为,这应该是几位东汉皇帝的陵墓。据考证,刘备儿子“阿斗”刘禅的墓就在这几座大汉皇帝陵东南几里地外。蜀国灭亡后,刘禅被押解到了西晋的首都洛阳,封为安乐公,软禁在阿斗小城。公元271年,刘禅死后,葬在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据说,刘禅墓冢在20世纪60年代还有7米高、直径15米。后来农民浇地,墓室坍塌,今已夷为平地。

邙山上埋葬的另一个亡国之君,是才华横溢的南唐后主李煜。史书记载,亡国后的李煜不明不白地死在开封,“以王礼葬洛阳北邙山”,他的墓冢约在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周寨村一带。

在邙山上千古长眠的,还有苏秦、吕不韦、樊哙、狄仁杰等数不胜数的青史留名人物。
61700001e016f89f4308

据专家介绍,早在苏杭成为鱼米之乡之前千年,邙山就已是古人心目中的最佳安息地。《全唐诗》中关于北邙的诗词比比皆是,诗人王建就写道:“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而对洛阳北邙的向往,不止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还有数不清的异乡、异国人。韩国就流传一首丧歌:“死去的亲人啊!你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啊!你要去邙山,你到了那里,就永远回不来了……”。

韩国人“魂归邙山”的观念可能就起自中国唐代。据文献记载,当时洛阳太学3万人,其中,韩国留学生约占十分之一。他们之中未能回国,客死异乡的200多人被合葬在邙山,称作“韩园”。其他学成回国的学生不仅带回了学术典籍,也带回了中国的风俗和礼仪,将首尔附近的一座山命名为“邙山”,一条河命名为“洛东河”(即邙山东面的洛河)。

正因如此,至少到唐代,邙山的陵墓数量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几无卧牛之地”的说法绝非一句虚言。“邙山”或“北邙”,也从一个事实上的古墓群所在地,渐渐转换成为一个人生归宿的代名词,从一个地理概念,被引申成为一个人文概念。《辞海》中定义:“邙,亡人之乡也”。
6171000171a11f19d1f0

可是,在辽阔的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像邙山陵区这样的台塬比比皆是,却唯独邙山,成为“亡人之乡”,为什么?

其实,邙山之所以会成为“热门”的大墓地,首先是与洛阳的古都地位紧密相连。邙山脚下的洛阳,在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从4000多年前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在此建都。

在累计1000多年的时间里,洛阳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历史上,洛阳城建了毁、毁了建,但经常是“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文人雅士云集其间。繁荣时的洛阳常有数十万人居住,最辉煌时城市居民超过百万。邙山古墓中长眠的人,都曾目睹洛阳城的辉煌与沧桑。

邙山被看好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对风水的迷信。在风水理论中,葬地讲究生气凝聚、风吹不到,并且有水流可以界止生气。为此,由晋郭璞写就的风水名著《葬书》,就曾提到:邙山一带“北枕邙山,南蹬洛水”,正是“靠山面水,藏风聚气”的理想营坟之所。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邙山地表以下5 -15米的土层,渗水率低、黏结性好、土壤紧硬密实,最适于安置墓穴。
61720000992a93682e99

然而,正因为洛阳邙山地区拥有的古墓冢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对邙山墓葬群的偷盗,从古代至近代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止。其中,最严重的盗墓行为发生在近代,是由汴洛铁路的修建引发的。

1905年,清政府向比利时一公司借款修筑汴洛铁路(现陇海铁路一部分),随后又修建洛潼铁路。铁路通过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时不断挖出古墓,引起在场的外国技师的极大兴趣,他们大量收集古物寄回欧美。

听说墓里的东西能卖钱,邙山各村庙里以前存放的古物,一夜之间没了踪影。时值国乱,很多贪图暴利的人开始到处搜寻、挖掘古墓。邙山之上从此打破千古幽静。

在盗墓分子“发财”的示范效应之下,邙山上几十个村庄互相效法,竞挖古墓,视为发财捷径。大量的古冥器被从邙山地下挖了出来,流向北京、上海,再流向国外。

据知情者回忆,当时每年秋庄稼收完之后,邙山上盗墓的像赶会一样,成群的人刨红薯般挖古墓,卖包子的、卖羊肉汤的搭起棚子招徕生意。挖出来的玉器、铜器用箩筐装、马车拉,到底挖出多少谁也不知道。许许多多的文物就此流落海外,现在欧美、日本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洛阳邙山珍贵文物不计其数!

但更大的劫难在1927年前后,洛阳驻军为搜刮财物,以筹措经费为名,勒令古玩商人交纳20%的税金,开了古玩业征税的先例。1928年,军阀韩复榘占据洛阳,接受古玩商人的建议,成立“古玩特税局”,大量发行经营许可证性质的行贴,对卖古物的人征20%的税,等于把盗墓行为合法化了,自此盗掘买卖之风更严重。到韩复榘离开洛阳时,邙山古墓已是“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

那么,被盗的邙山古墓到底有多少?据学者研究,洛阳解放前出土历代墓志约5万方,以平均每座古墓出土一方计,即被盗掘古墓5万座;平均每座出土10件文物,即有50万件之巨,其中95%的文物都流失海外。但更令人心痛的是,盗墓者进入墓室,在取走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后,常把墓中取不走但可能更有价值的文物砸碎,把珍贵的壁画涂抹得面目全非。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19901140657771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 04:31 , Processed in 0.05897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