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怪,一直都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词语。
加拿大欧肯纳根湖、新疆喀纳斯湖、苏格兰尼斯湖里,都有身份不明的水怪。
水怪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也兴盛了各地旅游业。
只是奇怪,随着手机拍摄功能越来越好,水怪也越来越矜持。
就好比最著名的尼斯湖水怪,只有那张最著名的水怪照片流传至今。
照片里水怪探出如蛇般的长颈,在薄雾中隐隐若现。
甚至有许多传说,直指水中的怪物就是远古生物——蛇颈龙。
不过,恐龙们在6500万年前几近灭绝,而尼斯湖1万年前才因冰层融化产生。
除了年限根本搭不上边,尼斯湖水怪的姿势也都不适合蛇颈龙。
蛇颈龙看似有着一条灵活的脖子,但若真是让它像天鹅一样挺直脖子,那恐怕是强龙所难。
讲道理,蛇颈龙虽被捧为远古时期的“海中霸主”,但却很难从它15米的身材中看出凶悍。
不但脖子不灵活,游泳慢吃东西还挑食,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好欺负”的感觉。
这真的还是大家翘首以待的湖中巨兽吗?
___________
一场大灭绝爆发过后,三叠纪的恐龙世界拉开序幕。
幸存的植被开始兴盛,翼龙翱翔于天空,雷龙探起脖子与伙伴们俯瞰这个新世界。
而在海洋深处,一群鹦鹉螺正从珊瑚丛上游过,散落的几只鱼龙正在一旁蓄势待发。
可惜,这些史前巨兽将在下一次大灭绝后化作化石,成为三叠纪存在过的证明。
时光飞逝,19世纪的欧洲也迎来收集化石的热潮。
数不清的化石被挖掘出来,人们对恐龙的认知越来越清晰。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每次新发现都会引起一次轰动。
而蛇颈龙绝对是这些化石当中最让人们吃惊的。
历史上第一个蛇颈龙亚目的化石,由化石收集者玛丽·安宁在1821年发现。
对那个时代的富人家而言,收集化石就好像集邮一般有趣。
玛丽为了糊口就走上收集化石的道路,并靠着蛇颈龙化石青史留名。
这具化石由当时的牧师科尼比尔命名为蛇颈龙,沿用至今。
玛丽·安宁
这是一种有着1.5米~15米长度的史前海洋爬行生物。
因为适应了海洋,四肢与企鹅极为相似,有着如同一条海蛇穿过一个龟壳般的外形。
蛇颈龙标志性的长脖子几乎是三叠纪海洋世界中独一无二。
它那蹊跷的身形,让科学家们总是得出一大堆莫名其名的研究结果。
或许因为名称,许多人都会误以为蛇颈龙属于恐龙。
其实蛇颈龙在分类上不属于恐龙所在的恐龙总目,而是属于鳍龙超目。
从外形上也大有不同,恐龙一般都有着等长的脖子和尾巴,或是直立的身材。
可是蛇颈龙却是一端长度远胜另一边,让古生物学家判断,都会觉得是长着长尾巴的海洋巨兽吧?
就因为将恐龙与之捆绑,历史上也还闹出这样一起大事件。
那是发生在19世纪中期的考古界,名叫柯普的古生物学家犯了个“世纪错误”。
1868年春,柯普收到从堪萨斯州运来的一副化石。
收到化石的他异常高兴,昼夜赶工总算将散落在箱子里的化石拼了个大概。
拼完后,他就发现首尾两端的椎骨长度相差甚远。
一端椎骨特别长,靠近背脊椎的部分看起来粗壮有力,与普通的尾巴不同,更像一条为了游得快进化出的粗壮尾巴。
因为挖掘工作并非柯普亲自跟进,头颅与椎骨衔接处竟被人分成上下部分。
破损的衔接处稍微调节一下倒真的与短的一端刚好契合,这更是让柯普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随后他多次查阅资料、再度挖掘,也都只是为了佐证这个想法。
负责挖掘运输的士兵
就是在恐龙之列,这具化石都是一个全新的种类,这该是多么骇人听闻?
他将成果发布在科学院报上,并亲切得这个“新物种”称作Streptosauria。
他描述到,这将是一群更高级的爬行动物,有着独特的椎体顺序。
被他忽略的细节其实显然易见:椎骨的关节被错误地扭转了,才能在错误的情况下完成拼接。
这个问题最先是被柯普的亲老师发现,并在科学学院的会议上当众指出。
柯普得知这个消息后,迅速做出反应,重新修改了在科学院报上的文章。
虽然正确的版本发表在了1870年春末,但曾经错误的那篇却再也无法撤回。
更糟糕的是,这件事被学术上的宿敌死死抓住,嘲笑他的新发现应该叫做“滑稽龙”。
这件事在蛇颈龙的奇特研究之中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与恐龙显而易见的外形差异,蛇颈龙的繁殖方式也与众不同。
现存于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一具在1987年发现的蛇颈龙化石证明,蛇颈龙竟是胎生!
这具雌性蛇颈龙的腹中还有着幼崽,体型已经有母亲的1/3大小了。
另外在2004年,英国《自然》杂志也有相关报告。
在被视为蛇颈龙祖先的海栖爬行动物胡氏贵州龙化石中,发现了其腹部怀有的完全成形的胎儿。
这也证明蛇颈龙是胎生的可能性很大。
或许胎生听起来并不另类,但我们熟知的恐龙、如今的爬行动物,都是靠产卵延续后代。
但蛇颈龙明显更有想法,它选择的生育方式应该称作卵胎生,常见于鲨鱼或个别蛇类。
虽然与哺乳动物的胎生神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差别——没有脐带。
哺乳动物的脐带是重要营养供给道,而卵胎生则依然是靠卵内的营养,不过孵化的场地选在了母体。
另有一份研究显示蛇颈龙却能有着高达35~39摄氏度的体温。
要知道寻常鱼类,大多属于冷血动物,以适应海洋的温度。
在爬行动物之中,恒温动物更为少见。
如此看来,恐龙实在平凡,也难怪蛇颈龙不屑与它们同宗同源。
凭借一堆奇特设定,蛇颈龙也曾经当上三叠纪一段时间的海洋霸主。
只不过没有称霸多久,就不断出现足以屠杀它们的后起之秀。
细细分析,这地位丢失,其实与蛇颈龙独特的长脖子不无关系。
错误理解脖子的扭曲能力
蛇颈龙拥有和蛇一般的脖子,自然容易让人联想到脖子的各种妙用。
19世纪的古生物学家一度认为,蛇颈龙只需要旋转扭曲脖子,就可以用不可思议的角度捕抓到鱼。
但很可惜,这脖子终归中看不中用。
举个极端的例子,蛇颈龙类的薄片龙全长14米,其中脖子就有7米之多,颈椎骨个数达到76个,而人类仅有7个。
但即使这样,蛇颈龙连像“尼斯湖水怪”那张照片里那样直起脖子都办不到。
因为这样做会椎骨脱臼。
早期的研究还有人认为蛇颈龙游泳时需要蜷着脖子,这样看来并不可行。
事实上新的研究确实证明,蛇颈龙全速游泳时还是直着脖子更轻松。
根据模型重现蛇颈龙游泳时的姿势,动作和企鹅、乌龟相似,就像在海里飞翔般。
但蛇颈龙游泳速度也不惊人,模型估计的速度大概在0.4米/秒~2.5米/秒之间,与企鹅的速度都还有段距离。
脖子不仅限制了它的速度,对捕食是否有好处都还不确定。
有的观点认为,长长的脖子可以避免身体暴露的情况下捕食。
也有观点认为,长脖子类似于消音器,可以让它们在动静很小的情况下大块朵馨。
可不论哪一种吃相,其实都不符合“海洋霸主”的称号吧!
而且受限于长又细的脖子,再凶残的习性也要考虑每一口吃下去的份量。
1952年,在堪萨斯州西部,古生物学家查尔斯·戈登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剑射鱼化石。
戈登猜测,这只剑射鱼在吃下一只六英尺长的鳃腺鱼时被活活噎死。
可见,在远古时期时期吃相就已经很重要。
蛇颈龙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它们的食物多为小鱼和鱿鱼。
它们有着一排锋利的针状牙齿,强大的咬合力可以与许多凶猛的海兽战争。
结果因为脖子,它们却不能吃太过庞大的食物,无疑是天大的遗憾。
就论饮食问题的画,脖子坑了一回,消化系统又再坑了一回。
在许多蛇颈龙化石中,都能找到几颗胃石*。
据推断,蛇颈龙的牙齿虽然锋利却也太细,不能咬断猎物,进食一般选择将整个囫囵吞下。
食物经过长长的脖子,却发现消化有些吃力?还好有这些石头能够帮助它们研碎一些硬物。
*注:胃石其实是蛇颈龙吞下的石头。也有观点认为,胃石能够帮助它们在水里保持平衡。
对食物挑剔,脖子也不能灵活转动,速度更谈不上快。
蛇颈龙巨大的体积之下,竟藏着这样一个拙劣的灵魂。
当沧龙、霸王鱼开始称霸海洋,它们也逐渐沦为别兽的盘中餐。
速度快、咬合力强的对手面前,脖子更是成了非常致命的弱点。
不过再强的对手最后也都一起湮灭在史前数场大浩劫之中。
活在大自然中,哪怕一时站在巅峰,也抵不过大自然一声咆哮。
参考资料:
Plesiosaurs History, oceansofkansas.com.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30952104261719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