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51|回复: 0

李江涛观点,决策是怎么影响生活和子女的成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决策,许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生活真的需要决策吗?决策对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重要吗?事实上,决策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处不在。它不仅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还可能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不可小视。
本文将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探讨父母的决策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父母决策对孩子成长的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希望寻找出一种适用于家庭的正确决策方法,同时解决家庭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最终实现科学合理的决策。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家庭决策展开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家庭决策中常见的典型现象;第二,探讨家庭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总结家庭决策的正确方法;第四,家庭决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李江涛观点,决策是怎么影响生活和子女的成长?-1.jpg

一、家庭问题的分析
许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认为只需将孩子养大、送孩子上学,随后帮助他们毕业找工作、成家立业即可。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大龄青年家庭,即使家境优渥,依然面临子女教育、就业、婚姻等一系列难题。这些问题对家庭而言至关重要,若无法妥善解决,将带来困扰。
案例一:
有一对经济条件优越的夫妇,他们的独生女儿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父亲不仅事业有成,还能照顾家务,做饭洗衣,几乎包揽了家庭的所有事务。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始终坚持“宠爱孩子”,女儿完全不需要参与家务。偶尔刷一次碗,父亲便大加赞美。女儿也很享受被父亲宠的过程,也享受这种廉价的赞美。
女儿学业和工作都很不错,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基因与教育资源。然而,问题出现在婚姻上。如今,女儿已经34、35岁,但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原因在于,父亲成了她评判未来伴侣的“理想标准”:成熟、能干、会挣钱、个子高。女儿在择偶时以父亲为标杆,幻想未来的另一半不仅要帅气白净,还要像“白马王子”般对她百依百顺。
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就形成这个女孩子的一种决策心理。这种决策心理使她用一种理想化的标准找男朋友,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这个女孩子其实已经三十四五岁了,而且父母很着急,但迟迟找不到如意郎君。这是这个问题。
案例二:
另一家庭的父亲是一位领导干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并不像案例一的父亲那样亲力亲为,而是以“安排”为主:孩子上学,安排进好学校,孩子学习,安排老师辅导。孩子每一次上学都靠父母的安排,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上大学,他都是走了一套安排的路。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很轻松地进入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甚至好的大学,甚至去了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看来似乎很成功,父母培养也很成功,但最后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当孩子找对象的时候,就碰到问题,和处理和同事关系就碰到问题,找对象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找个什么样的,总是不断问父母,往往很多事情都半途而废。然后这个和同事相处也是这样,同事关系搞得一团糟。所以最后他就感觉挫折感很强,失败感很强,这就是他碰到的一个问题。
上述两个案例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反映了相似的家庭决策问题——虽然两位父亲都非常优秀,但子女在婚姻和工作上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二、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关键的人生阶段,比如找对象、结婚以及处理职场人际关系时,却屡屡失败。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优秀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无法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就回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在生活中,有些父亲虽然能力很强,但却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过度代替他们做决策。不仅如此,这些父亲往往存在一种错误的决策观念:“我替你做,比你自己做更好。”例如,他们会包揽家务、安排孩子的学业、选择工作单位,甚至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轨迹。
在这个父亲的眼里,父亲替儿女决策,父亲在儿女重要的时刻,重要的关节点上,父亲通过他成年的思维,资源帮助儿女解决问题。为什么女儿大了迟迟走不进婚姻,迟迟搞不好同事关系?就是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决策能力。他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处理跟他自己有关的问题,他需要考虑到自身的需求,考虑到别人的需求,无法形成独立的决策。这种情况下,父母能代替的问题往往解决得很好,父母不能够代替的问题反而成为问题的关键。父母可以帮忙做家务,可以帮忙找工作,但是父母不能代替选择爱人,处理和同事、爱人的关系。这些问题放在一起,就形成了它的矛盾。
这是为什么像这样的家庭,在外人看来很成功,孩子很有出息,毕业学校很好,长得也很漂亮,素质也很好,但迟迟走不进婚姻。原因就在于父母没有培养孩子独立的决策能力,孩子缺少一种独立的决策的训练过程。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三、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培养独立的决策能力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培养独立的决策能力,以解决婚姻、沟通等人生中父母无法替代的问题。因此,父母必须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决策能力,而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父母首先需要形成正确的观念:不能替孩子做他们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许多父母认为,帮孩子做家务、找工作或安排学校是在帮助孩子,但他们可能忽视了这样做剥夺了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应对挫折的机会。事实上,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独立性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所以,父母首先要形成一种观念,不能替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只有有了这个观念,才能谈孩子的独立,孩子的长大。
第二,创造孩子独立决策的环境,培养孩子决策的体验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决策需要自己独立完成。因此需要让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决策的过程。比如从小培养日常决策能力:从小让孩子学会权衡利弊,例如去商场买东西时,鼓励他们根据预算选择商品,这样能够逐步培养量入为出的意识。前面提到那个女孩子,实际上她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年龄大了,别人怎么看你?她内心想找个什么样的对象和别人能不能看上她之间的矛盾。要做到内外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你的想法和别人对你的看法要统一。如果你只想找白马王子,只想找帅的,只想对你好的,这样的人是不是能看上你?是不是愿意和你走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决策的平衡感问题。其实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决策体验,做出取舍的过程。比如,孩子想吃昂贵的食物,但如果预算不足,他们需要学会在欲望与现实之间妥协,这种体验能够有效培养务实的精神。
父母让孩子亲身面对真实的生活情境,比如独自旅行、独立完成家务、自己交朋友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步意识到:决策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自己的资源与能力如何影响决策;如何根据资源合理规划并实现目标。决策最难的是认知能力与现实匹配的训练。孩子需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做出合理的决策,而不是好高骛远或畏首畏尾。

李江涛观点,决策是怎么影响生活和子女的成长?-2.jpg

所以在这两个案例中,父亲犯的错误都是同一个错误,都是剥夺了孩子体会决策,在决策环境中做出决策的锻炼机会被剥夺了。所以尽管说父母代替孩子做家务,父母代替孩子找工作,父母代替孩子去上好学校,其实他只重视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体验。带来的伤害性就是孩子长不大,孩子很难完成自己他独立的问题,独立的决策,这是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孩子可能要经历一定的挫折感。其实挫折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体验,因为孩子通过挫折看到这个世界哪些东西做不成,就像头撞到南墙头疼,就知道南墙是硬的,必须回头,如果撞了南墙不回头,那就意味着不断地受到挫折,可能现实会打你的脸,会逼着你做出改变。所以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给孩子提供的挫折感太少,导致孩子理想主义,情绪主义,自我主义。这些问题导致了孩子脱离现实,长不大,永远停留在幼儿园时代,停留在父母的怀中,这就是孩子成长中最大的问题。
四、父母应该怎么培养孩子?
通过前面提到的两个生活案例,我们探讨了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虽然这些例子揭示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但也反映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总结并分析得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必要的帮助,但也应注意避免过度干预和包办一切。
在孩子的成长初期,例如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时,父母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这一阶段,孩子尚无独立能力,父母的支持能够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在孩子需要参加比赛或考试等特定情境下,父母的适当辅导或为孩子寻求专业辅导老师,也是正确且必要的。
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角色需要逐步转变,从直接帮助转向引导和支持。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的父母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李江涛观点,决策是怎么影响生活和子女的成长?-3.jpg

第一,具备正确的决策理念
父母应认识到,有些事情可以代替孩子完成,但另一些事情必须让孩子独立完成。例如,早期的生活问题可以代替,但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以培养独立性。只有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孩子才能在处理实际问题中逐步养成自主性和责任感。
第二,创造决策环境与机会
决策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培养,而实践则需要合适的场景和机会。如果父母总是剥夺孩子的决策权,那么孩子将失去锻炼的机会,最终导致独立性和判断力的缺失。因此,父母应尽量为孩子创造各种决策场景,例如让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班、管理零用钱、规划学习计划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决策练习,孩子才能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培养孩子适度的挫折感
如果孩子从未经历挫折,他们在面对复杂社会时往往会手足无措,甚至陷入理想主义或情绪化思维。挫折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面对失败和困难,孩子才能逐步认清现实,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为。父母在帮助孩子规避不必要风险的同时,也要允许他们经历一定程度的失败,以增强心理韧性。
因此,作为父母,既要做到孩子该帮的事一定要帮,又要做到要保持孩子在一些必要时候的独立性,对父母来讲要有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界定。当然它很大的困难在于父母怎么知道哪些该帮,哪些不该帮,这可能跟父母的见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当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有两个判断。第一,在关键时刻,如孩子上学或者找工作,影响他一生命运的时候,父母该帮帮。第二,跟孩子未来的能力有关,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能力,这些时候要给孩子创造足够的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是父母不能包办的,也是很多父母必须意识到的,这是我们的答案。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父母与子女相处的两个案例分析,我们得出以下两个重要结论:
第一,不可过度帮助
父母对孩子的帮助并非总是对的,尤其是过度帮助可能适得其反,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因此,过度干预和包办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二,注重培养独立能力
父母需要明确孩子成长过程中应培养的核心能力,有选择地为孩子创造合适的成长环境,尤其是独立决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第一,加强亲子交流,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能力问题。
父母应多与孩子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如独立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等。通过交流,帮助孩子明确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完成,哪些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这种共识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形成过度依赖心理,以为任何事情都能依赖父母解决。
第二,动态分析孩子成长阶段,调整培养策略
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父母应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观察周围孩子的成长方式,比较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通过“边成长、边分析”的方式,逐步改善孩子的认知与能力发展,形成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
好的父母既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支持,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通过独立性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这意味着孩子应该主动完成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则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父母与孩子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孩子也能在独立与支持之间找到平衡,走向更加完善的成长之路。
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结论。

李江涛观点,决策是怎么影响生活和子女的成长?-4.jp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管理专家李江涛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4448006972723697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2-3 07:18 , Processed in 0.07070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