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544|回复: 0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7 02: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报记者 陈雅静 刘越 刘雨微 练志闲/文 吕家佐/图

裸眼3D呈现3000多年前的殷墟妇好墓,动画演示商代车马组成构件和使用场景,数字技术重现1万年前人们的定居生活场景,全息投影、互动触控屏……在11月6日于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的“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上,一幕幕现代技术与古老文明相结合的展陈,让数百位前来参观的中外嘉宾连连赞叹。作为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与中华文明溯源展”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联合全国16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推出。经过前期周密策划安排,本次展览极大扩充文物展品来源、种类和数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遗址、重点文物,共计新增与调整上展文物1460余件(组),完整构建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文明体系化发展脉络,让参观者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深刻而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辉煌历史。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1.jpg


溯源展以“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推陈出新、多维布局,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通过投影、显示屏等形式,介绍考古发掘及相关文化信息。同时,通过裸眼 3D、动画演示等形式,动态展示文物、遗址复原场景,让文物“活”起来,使观众立体、多维感受古老厚重的文明。一层展厅设有商代的马车出土文物展,并以动画方式动态演示商代车马组成构件和使用场景,这一“活”起来的动态展出,吸引了许多嘉宾驻足参观。希腊雅典科学院代表团团长西奥多罗斯·帕潘赫利斯在参观时聚精会神地听着工作人员对商代马车的介绍,并不断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2.jpg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3.jpg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4.jpg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5.jpg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6.jpg

考古中国  溯源文明-7.jpg


“意大利的许多展览总是陈列过多展品。今天我看到的这个展览巧妙地精选出关键展品,在多种类型的文字说明之外,还用丰富的数字媒体形式加以呈现和解读,通过这些形式,观众可以看到中国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对于并非专业从事考古与历史工作的普通观众来说也易于理解。”意大利乌迪内大学博士、古典历史学家莱奥纳尔多·格雷戈拉蒂对本次展览深表赞叹。他说,在展览中看到了一些历史中的基本元素在数千年中延续,十分有趣,这是展现考古文物与文化遗产的出色方式。

农业的产生使各地出现了小型的定居群落,开启了东亚最早的定居生活,为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距今 1万年左右的北京东胡林遗址、河北尚义四台遗址、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等展品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希腊色雷斯德谟克利特大学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类学荣休教授安东尼奥斯·巴齐奥卡斯表示,展览内的解释全面且清晰,对于观众来说通俗易懂。他对采用数字技术重现当时生活场景的画面赞不绝口。当看到展品中北京猿人以及其他各种人类骨骼化石保存完好时,巴齐奥卡斯说,这些在西方很难看到,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此次溯源展,让我十分震撼。从全国各地博物馆调用的展品,将古典文明以现代方式表达出来。特别是新石器时代的七柱镂孔器,这是我之前没有见过的文物。可见我们当时的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院长尹小林向记者谈及感受时说,区别于书本里的文物展示,这种展陈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全新展现形式,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文化。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希腊文学与思想专业荣休教授迈克尔·特拉普来北京参加古典学大会之前,已经跟随“走读中国”活动参观了河南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他告诉记者,溯源展最大的不同,在于展示了更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材料,对他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有很大的帮助。特拉普表示,本次展览呈现的物质文化展现出非凡的广度与深度,既具有连续性,又展现出非常显著的多样性。他还想花更多时间来探索中国的博物馆,按照自己的节奏,更深入地探究自己研究的问题。

“溯源展中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三条发展线索,是寻找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相关信息的关键因素。”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新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人类文明各有特色,更为重要的是,文化需要交流,从古至今各地区文化是不断交流融合的,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本身就处在进行时,这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本次展览,以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还原、重构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咏吟说,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科普式展览,本次展览的知识性、学术性都更为突出,展览现场陈列有大量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以及沉浸式还原的考古遗址等,这些作为实证材料,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发展史。

展览新增“文明互鉴”专题展区,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新增全息投影和互动触控屏,多角度呈现中华文明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爱琴文明、玛雅文明的突出特征及形成与发展过程,展现各文明在交流、融合和相互借鉴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我第一次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展览的内容与形式都令人印象深刻,展览巧妙运用各种布展巧思与数字技术,生动呈现珍贵的考古文物。”希腊雅典大学哲学学院语文学系主任、拜占庭文学教授西奥多拉·安东诺普卢说,中国在考古领域积极推进遗址系统发掘项目,意义深远,不仅能够丰富人们对中华史前文明的认识,还追溯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她表示,博物馆是连接全球人民的桥梁,因为它们讲述着人类的历史,能够触动每一个参展者的心灵。博物馆有助于人们审视过去、吸取教训并规划未来,那些具有普遍性元素以及蕴含着共同价值观的内容,需要得到关注与强调,以便携手共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4361992117770163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2 00:45 , Processed in 0.27275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