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梦想 悲壮地追寻--之四十四
1996年冬,作者(右2)应邀参与富士电视台拍摄 野人科考纪录片。
一个地球两个世界。一个是现代人类的世界,另一个是森林中的原始野人的世界。为了像西方的科学探险家发现和证实自然界有猩猩等四种类人猿,发现和证实中国西部的丛林中有大熊猫、金丝猴一样,也为世界发现和证实自然界有野人存在,我在与世隔绝的深山林莽中度过了大半生。我经过不断在深山过野人生活,出生入死地探险追寻,我能一次又一次找到森林中最神秘的原始野人,我却因为孤独无助没有高科技的考察设备,无法把森林中的野人拍摄下来。
由于学术界有个别人为了哗众取宠,为了利用社会关注的野人话题刷自己的存在感,一直主观臆断地坚持野人就是棕熊,坚持自然界根本不可能有野人,坚持至少在中国不可能有野人,坚持认为有野人的人完全是胡扯,以至在中国要进行一项科学探索活动,不首先拿出科学成果征服学术界的保守势力,就很难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这才使一个富人只需二三年就可以揭开的野人之谜,我苦苦地追寻野人四十年,却因为找不到支持者,没有经济支撑,要拍摄到野人比上九天揽月还艰难。
野人作为一种尚未被人类证实的高级未知灵长类动物,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分布。只是世界各地对野人的称呼有所不同。如在中国的广西、云南、贵州、湖北、重庆与湖南交界的山区,民间习惯称野人为人熊,红毛妖怪,野人;在中国的西藏及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地区,民间习惯称野人为耶提;在北美洲则将野人称为大脚怪或者沙斯夸支;蒙古人称野人为阿尔马斯;在原苏联的北高加索地区称为雪人等等。
近百年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竞相开展对野人的探索和研究。一位专门研究美国大脚怪的学者戈登·施特拉森贝格,就曾主张进入野人世界中去研究野人。加拿大的野人研究者雷内·达因顿教授认为,这些巨大、毛发蓬松的人们——丛林、流水、高山和黑夜中的男女毛人们,他们跟现代人很接近,然而却一直生活在另一世界。我们必须把他们从他们的世界中带出来作研究,必须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去研究,搜集他们在生命自然中止后遗下的骨骼。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野人科学考察引起世界关注,原苏联的野人研究专家波尔什涅夫教授,马西科夫采夫教授,斯莫林教授,珍尼·约瑟夫娜·科夫曼教授;法国的科学家E·比菲都,P·塔西;英国的灵长类学家奥斯曼·希尔博士;美国的人类学家库克教授,人类学家克兰茨教授 ,动物学家伊鸟·克罗林教授等许多国外著名人类学家、动物学家、生物学家,都曾希望与中国的野人考察研究者开展国际合作,共同考察研究野人。
通过中国的科考专家们不断深入到野人出没的高山密林地区,进行长期的艰苦考察发现,野人具有极强的耐寒特性,具有极强的赖以生存的本能。它们既可以生活在热带的丛林中,也可以生活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极寒冷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和南坡。如国内的珠峰登山队和许多西方的珠峰登山队,都曾在海拔四五千米的终年积雪覆盖的高山上,碰见过雪人们刚刚留下的清晰的大脚印。
国家体育总局周正教授向媒体披露,自己参加攀登珠峰时亲历雪人绕帐篷走过,留下巨大足迹的经过(截图)
登山队在攀登珠峰时,曾多次目睹雪人留在高山上的特大足迹的足迹链。(截图)
野人之所以能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的高寒地区和高山森林地带生存繁衍,首先与野人身披厚厚的绒毛,适应寒冷的高山气候环境有关。同时与野人具有高大强壮的身躯,具有猎杀许多大型陆生野生动物的本领有关。喜马拉雅山脉的雪人身高可以达到三米。而在中国就连一些被称着巨人的现代人:三门峡的王峰军,山西的张俊才,河南的赵亮等等,他们的身高也仅仅只有2米55;2米48 ;2米46。因为野人体型巨大威力无比,据一些目击过雪人的藏民们称,雪人可以把被它们猎杀的马匹直立着背在背上。
据西藏当地藏民描述的直立人形动物雪人的模拟图片。(截图)
张锡开是上世纪50年代,为平息土匪叛乱,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入西藏的炮兵军官。一次,张锡开在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听当地藏民报告,说有米贵杀死了他们的牦牛和马匹。张锡开听翻译告诉他,藏民说的米贵是一种体型高大的雪人。张锡开便带着十多个官兵去看个究竟。他们赶到事发地点,只见牧场上到处是四处飞溅的血迹和散落的牦牛和马匹的内脏。而牧民的牦牛和马匹的尸体都不翼而飞。部队官兵以为是土匪干的。他们很想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突然有人对张锡开等人喊道:“你们看那山上,雪地里,有东西在移动!”
张锡开闻言,当即拿着8倍的军用望远镜顺势朝附近的雪山上观察起来。出现在望远镜里的情景让张锡开目瞪口呆。张锡开作为炮兵部队的军官,有着比常人超强的视力和观察判断能力。而且他对观瞄目标的距离,对观瞄物象的准确性要比常人专业得多。张锡开在望远镜中看到,远处雪山上有八九个人形动物,正排成一列扛着牦牛和马匹的尸体,一直在雪山上向远处缓缓地走去。这些人形动物全身长满黑灰色的长毛。身材异常高大,大约都在二米五到三米之间。
左图张锡开回忆雪人排着队背着猎物行走的情景。右图雪人背着直立的牦牛和马匹的模拟图。
张锡开认为他目击到的雪人的身高有二米五到三米,是因为他从望远镜中观察到,这些雪人都是做着投降的姿势,举着双手把他们猎杀的马匹和牦牛的尸体,整体的直立着扛在背上朝雪山上缓缓地走动。而且被雪人背在背上的马匹的尸体还没有拖到地上。根据身长有二米多的马匹作对照物,张锡开肯定这些猎杀藏民们的马匹和牦牛的雪人,身高都在二点五米以上。
张锡开以炮兵具有的特别观察判断能力,用望远镜朝二三百米外的雪山上观察很久。为了证实雪人背着马匹逃到雪山上的真相,他还将望远镜让其他同行的炮兵战士进行了观测。
由于近百年以来,世界各国的许多登山队都相继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无数次在雪山上发现过雪人的踪迹,一些西方科学家认为距今100万到30万年前,在中国和印度附近生活着一种巨猿,也就是电影中金刚的原型,这种巨猿身高约3米,体重达500公斤左右。他们推测这种被尼泊尔和西藏当地住民称之为耶提的生物并未灭绝,而是逐渐演变,其后裔便成为了人们传说的雪人。揭开野人或者雪人之谜,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生物学家关注的最大的自然之谜。能到中国鄂西北的高山原始森林考察野人,也一直是西方的许多生物学家,古人类学家的梦想。
1980年10月17日,日本荣寿株式会社经理、富士电视台参事佐藤一郎,就率富士电视台导演宇田俊夫,东京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教授和田一雄博士,东京大学生物研究所教授平泽一郎博士等7人专程到神农架,采访报道中国的野人科学考察活动。拍摄了《中国古生物研究与神农架猿人》的纪录片。
在神农架还没有对外国人开放的年代,日本的东京电视台、富士电视台以及英美等许多国家的电视台,都只能通过外交途径,在获得我国的外交部,广播电视部,林业部,及有关部门的批准后,不断邀请作者到神农架周边的兴山县,巫溪县境内接受采访,协助他们拍摄中国野人科学考察的纪录片。
上图:作者参加东京电视台拍摄野人探秘纪录片。下图:作者接受约克郡电视公司采访及作者野外考察生活照。
1994年秋,在湖北省外办新闻文化处处长向立山的带领下,日本东京电视台率摄制组,到达神农架与兴山县接壤的杉树坪、高坪等地,拍摄《中国神农架野人探奇》电视片。一次,当向立山处长走到山谷中一个用两根树干做的小桥中间时,因心脏不好,在深山劳累过度,他突然两腿发颤一个踉跄差点摔下深谷。听见向立山处长喊道“黎国华,我不行了!”我几步上前,一把搀扶住他。面对两个人都有摔下深谷被山洪冲走的危险,我咬紧牙关一步步把他扶过了小木桥。日本人的电视片仍在继续拍摄,为了圆满完成外事任务,向立山处长却虚汗淋漓、脸色苍白、心跳微弱的昏倒在地,直到一个多小时后他才苏醒过来。随着要求到中国采访报道野人考察活动的国外媒体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后来国家做出了神农架部分地区对外国人开放的决定。
1996年12月下旬,已经迷上野人,先后三次走进神农架的富士电视台导演并木明典、东京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和田一雄博士,带领编导岸田毅彦一行七人,在我和向立山处长等人带领下,在大雪封山的隆冬季节到神农架拍摄野人探秘的纪录片。摄制组进入野人出没区之一的反弯梁西附近的一个山坳里。高山的积雪深达半米,气温每天都低到零下20度。日本人为了拍摄到野人,一个个雄心勃勃。就在我带领和田一雄博士、并木明典导演、岸田毅彦编导和录音师飞弹浩志,在林海雪原中穿插搜寻野人踪迹的时候,两位日本的摄影师沢田乔、田中希在反弯梁附近的一个山崖边,架设着带有望远镜头的摄像机,依靠一个小帐篷每天吃干粮、喝雪水,在酷冷的雪山上一连坚持了三天。
1996年12月,富士电视台摄制组摄影师沢田乔、田中希等架设高倍望远镜摄像机,在神农架守候野人出现的情景。
在异常寒冷的高山冰雪世界,穴居在深山洞穴中的野人,不碰上云开日出的好天气是不会出来捕猎的。而国外的电视台在中国签证的逗留时间是有限的。因碰上零下20度的酷寒低温,高山的箭竹林海结了厚厚的冰层全部倒伏。神农顶高山的白水飘山口,早已被凌冰冻成了冰道。为了不让摄制组被困在神农架的深山中,我们只好顶着漫天的暴风雪撤出险境。
我和向立山处长、并木明典导演在前边开路。三个人一直在倒伏的箭竹林海下边,朝着东边的猴子石匍匐前进,一边用匕首和小刀砍着被冻成了坚冰的箭竹。向立山处长因心脏受到酷寒的低温刺激,血管剧烈收缩,突然气息微弱地朝我呼叫一声:“黎国华,我不行了,”就昏倒在了雪地上。看着一个省外办的外交官,为了完成外事任务,配合日本人拍摄寻找野人的纪录片,先后两次都差点死在神农架的深山,我丢下身上的行李,赶紧将他拖出一片倒伏的箭竹林海,最终才使他脱离危险……
1996年12月,湖北省外事办向立山处长,带领本富士电视台拍摄野人考察纪录片期间,与作者在山中。
在摄制组即将离开神农架时,富士电视台企划制作部部长青木征雄,专程带着蛋糕从日本赶往神农架,为并木明典导演庆祝50岁生日。青木正雄在山中看见我每天穿着普通水靴在林海雪原奔走,一双脚每天受冻严重摧残了我的健康。他在木鱼镇的小摊上买了一双质量低劣的胶鞋,极其别扭地穿在了他的脚上。然后他把自己的一双加拿大制造的防寒防冻的深筒保暖靴留给了我。一个日本友人因崇敬我的敬业精神,给予我的关怀使我备受感动。
1977年,因过去的教科书中没有神农架有金丝猴分布的记载,刘民壮提出神农架有金丝猴,在中国的生物界比发生了地震还恐慌。学术界的保守势力纷纷指责刘民壮提出神农架有金丝猴是天方夜谭,提出刘民壮在没有获得金丝猴标本的情况下,公开向社会宣布神农架有金丝猴是搞伪科学,必须进行坚决地批判。是刘民壮教授忍辱负重,不辞劳苦不断深入原始森林考察,在神农架找到金丝猴的标本后,才证实神农架有金丝猴分布。
跟证实神农架有金丝猴一样,只要拍摄到野人就证实了野人的存在。但仅仅因为教科书中没有野人的记载,学术界的保守势力就公开在媒体宣传自然界不可能有野人,至少在中国不会有野人存在。由于个别哗众取宠的学者主观武断地否认野人的观点,被某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不断炒作,以至使我们为实现一个中国梦奋斗数十年,却始终难以找到一个愿意资助我们揭开野人之谜的企业家。
科学也是一种革命。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初期,能进化到今天的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一切都归功于那些献身科学探索的开拓者们。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为了揭开野人之谜,毛光年、李健、刘民壮、李孜、黄万波、袁振新等许多专家学者及科考队员,都和我一样为之奋斗终生。
北京的于军、于工、于建是与野人结下不解之缘的三兄弟。他们都是当年的知识青年,从小都热衷科学探险。1980年,三兄弟放弃招工的机会,都准备到神农架参加科考队。他们的母亲吴紫琴老人,看着三个儿子都准备好了行囊,就冲他们说,你们都要去神农架,就把我这个老妈也带去好了。最后三兄弟的老大于军只得留下。
1980年6月, 23岁的于工和20岁的于建,带着珍妮.古多尔的《黑猩猩在召唤》书籍,毅然离开繁华的北京。他们和太原钢铁公司的樊井泉工程师一道,走进了神农架的猪拱坪无人区,三个人从此与我为伍,走上了追踪野人的探险生涯。科考队结束后,为了坚持自费考察野人,我选择了调入刚刚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工作。于工选择了到北京无线电厂上班。于军、于建则开始利用在北京八达岭长城搞个体摄影赚钱,年复一年进入鄂西北房县考察野人。
1990年深秋季节,于军、于建在房县与保康县接壤的山中不断搜寻,发现了一个野人频繁出没的地方。一次,于军和弟弟于建在大黑山的高山密林中搜寻野人,意外发现密林中似有野人在快速奔逃。他们激动万分地追赶上去,森林中灌木荆棘丛生,加上雨雾朦胧,高山上能见度极低,任凭于军于建竭尽全力追赶,他们也追赶不上在密林中健步如飞的野人。他们经过一连几天苦苦地搜寻,总算在森林中找到了一些由野人挂在树枝上的毛发。
回到北京,于军经过与两个弟弟商量,决定把大黑山当作他们的考察重点区域,准备在冬季树叶凋落,高山有了积雪后,利用热气球一边在高空搜寻野人,一边利用红外线在夜间拍摄野人。
与鄂西北野人结下不解之缘的科考自愿者于军(中)与两个弟弟于建左,于工右。
然而,三兄弟拿不出十多万元钱购买热气球。于军通过找专家咨询,决定借助书本知识自己制造热气球。热气球由于军设计,两个弟弟协作。他们用PVC材料作底,加一层尼龙网膜当球罩,做成了一个直径十三四米、高十几米、氦气容量500多立方米的蓝钻石形大球罩。他们买来发动机和一些硬质杂木,加工制成了一个可不同角度旋转的木螺旋桨,用于调整升降和掌握方向。最后用铝合金角铁做了一个乘坐两人的吊篮。
于氏兄弟的父亲于廻,是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老干部,于1982年因公去世。他们的母亲呉紫琴一直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三个儿子为了自造热气球拍摄野人,不但像中邪似的,花掉了各自家庭的所有积蓄,也苦了各自的妻子儿女。由于钱不够,后来三个儿子竟然将老母亲退休养老的几万元钱也搭上了。
倾家荡产自制的热气球完工了。三兄弟等到了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便开着越野汽车,雄心勃勃地只朝着卢沟桥边的沙滩奔去,开始第一次载人飞行试验。在卢沟桥的沙滩上,一个美丽的蓝色气球随着充气机的启动,连同二十多米高的热气球和一个载人的吊篮,渐渐被提到了空中。随着载人吊篮的徐徐升起,于健乘坐热气球慢慢升向了天空。
就在于建和两个哥哥,像美国第一次实行飞翔梦想的威尔伯.莱特和奥威尔.莱特兄弟一样,心中充满了实现飞翔梦想的慰藉和幸福感,正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正憧憬在驾驭热气球在鄂西北的高山密林中,自由地搜寻野人的梦幻中的时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场意外突然发生。随着于建站立的热气球边沿燃起一团火苗,地面的数十个围观者和于军,于工突然大惊失色地呼喊起来,不好了——不好了——于建……于建……
要知已经升空的热气球发生了什么意外,请关注伟大的梦想,悲壮的追寻之四十五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森林里的寻梦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086266835204669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