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是今天河北省邯郸市东部的一个县,隔卫运河与山东省聊城市的冠县、临清市相望。但在50多年前,馆陶县属于山东省管辖,横跨卫运河两岸。1964年出于治理海河的需要,以卫运河为界把馆陶县一分为二,河东岸部分分别划入冠县和临清市,河西岸仍称馆陶县,并划归河北省管辖。
以卫运河为界前后对比图。左为今、右为1937年的馆陶县
行政区划的变动不仅仅是影响了一个县面积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在历史文化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聊城市内共有5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有6处位于1964年之前的馆陶县境内,分别是:
6、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的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
7、冠县北馆陶镇的北馆陶故城(中共鲁西区委员会旧址);
19、冠县东古城镇秤钩湾村的秤钩湾会议遗址;
29、冠县东古城镇秤钩湾村的刘邓大军过河处遗址;
34、临清市八岔路镇赵塔头村的夏碧波烈士纪念碑;
35、冠县漳卫河沿线的卫河上的红色交通线。
山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拼接图,红框内为原馆陶县境内的文物
在这6处不可移动文物里,6、7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34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为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聊城市52处不可移动文物里,今天的冠县共有15处,而来自于原馆陶县域内的有5处,占三分之一。今天的临清则有6处,来自于原馆陶县域内的有1处,占六分之一。原馆陶县域内6处文物占聊城市的近八分之一。
冠县、临清市的原馆陶县境内的文物
其实以上仅仅是原馆陶县域的革命文物,如果把文物统计范围再扩大一些的话,原馆陶县域内的文物在今天冠县、临清市特别是冠县所占据的比例和级别更高。
冠县
按照2019年冠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里统计的情况:
冠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原馆陶县域内的文物,红框内的即是
仅有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位于原馆陶县域内,即萧城遗址。
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两处位于原馆陶县域内,即北馆陶故城、六十二烈士墓。
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5处位于原馆陶县域内,即黄河故道遗址、凤凰台遗址、东马固村齐王庙遗址、东古城古井、秤钩湾会议遗址。
另外还有4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原馆陶县域内的有7处,分别是馆陶故城(指金朝之前的县治所东古城)、刘邓大军过河处遗址、东古城古槐、七一大桥、王安堤村王氏民居、北馆陶县衙审判大堂、山东省灯塔大桥。
临清市
临清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原馆陶县域内的5处
临清市有61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自于原馆陶县域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八岔路镇杨二庄村汪广洋家族墓;来自于原馆陶县域的临清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八岔路镇赵塔头村夏碧波烈士纪念碑、八岔路镇杨二庄村戒僧了证兴学碑、烟店镇孟口村漳卫河河道内孟口村遗址、潘庄镇英烈屯村霍氏先茔。
总计,处于原馆陶县域内的冠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其中国家级的1处、省级的2处、市级的5处、县级的7处。而处于原馆陶县域内的临清各级文物单位有5处,其中省级的1处、县级的4处。
今天馆陶县拥有的不可移动文物
馆陶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仅列举市级以上)
或许有人对这样的一个统计清单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么就拿2012年公布的《馆陶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进行对比,就可知道当年馆陶县以河为界之后损失了多少珍贵的文物资源。在这个名录里,今天馆陶县没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仅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的就有7处,7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全部为墓葬和村级遗址,缺少大型城池、建筑物文物。
因此,从对比情况来看,虽然今天馆陶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并不算少,但是从文物级别和底蕴来看,显然是比不上留在卫运河东岸的那些文物了。这个对比结果也充分说明,馆陶县以河为界之后,虽然仍称为馆陶县,但是馆陶县历史、文化的根基却绝大部分没有继承过来,以至于今天文史爱好者在研究馆陶县历史的时候,颇有无米之炊的感觉,同时也使馆陶县的历史出现“资料记载有、但就是没有实物”的状况,也就是“只能说、不能看”,在对外交往中缺乏说服力。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大运河时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15392876667257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