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月 29 日的《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了 9 篇文献,分别关注:肿瘤菌群,大肠癌,免疫监视,转录组,结肠镜检,抗生素,5-羟色胺,胆管炎,NASH。
Science重磅:全面揭示肿瘤菌群
Science——[41.037]
① 分析1526个肿瘤及其邻近正常组织的肿瘤微生物组,包括7种癌症类型(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黑色素瘤、骨癌和脑瘤);② 每种肿瘤都有不同的菌群组成,其中乳腺癌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③ 瘤内细菌具有代谢活性,大部分位于细胞内,在癌细胞和免疫细胞中都存在,癌细胞中的细菌可能缺乏细胞壁;④ 瘤内细菌或其预测的功能,与肿瘤类型和亚型、患者吸烟状况和免疫治疗反应之间存在关联,反映了细菌功能与肿瘤微环境间的联系。
【主编评语】
人类肿瘤中存在细菌,但对于这些瘤内细菌,仍有很多未知。《Science》最新发表了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对7种肿瘤的1500多个样本进行16S测序、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分析,发现肿瘤内的细菌既存在于癌细胞内,也存在于免疫细胞内,而且瘤内菌群的组成会根据肿瘤类型而异,其功能则大多与肿瘤微环境的特点有关。(@mildbreeze)
【原文信息】
The human tumor microbiome is composed of tumor type–specific intracellular bacteria
2020-05-29, doi: 10.1126/science.aay9189
Nature子刊:菌群塑造化疗诱导的大肠癌免疫监视
Nature Medicine——[30.641]
① 在结肠癌(CC)患者和小鼠模型中,回肠上皮细胞死亡诱导的免疫反应和滤泡辅助T(TFH)细胞积累与预后相关,并受回肠菌群的影响;② 在CC小鼠中,抑制IEC细胞凋亡会削弱化疗诱导的免疫监视;③ 针对CC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与回肠处的脆弱拟杆菌和丹毒丝菌科相关;④ 在这些共生菌存在时,凋亡的回肠IEC以依赖于IL-1R1和IL-12的方式激活PD-1+ TFH细胞;⑤ 回肠菌群对化疗和PD-1阻断治疗效果的影响,独立于微卫星不稳定性情况。
【主编评语】
结肠癌(CC)的预后取决于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包括滤泡辅助T(TFH)细胞,以及化疗诱导的免疫反应效果。目前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是否有助于诱导TFH细胞驱动的免疫反应。最新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发现,在CC患者和结肠癌小鼠模型中,回肠内微生物组可塑造回肠上皮细胞的免疫原性,并辅助激活TFH细胞免疫应答。该研究成果表明,免疫原性回肠细胞凋亡有助于提高CC化疗的预后。(@Lexi)
【原文信息】
Chemotherapy-induced ileal crypt apoptosis and the ileal microbiome shape immunosurveillance and prognosis of proximal colon cancer
2020-05-25, doi: 10.1038/s41591-020-0882-8
Nature子刊:大肠癌细胞基因表达影响免疫全景
Nature Genetics——[25.455]
① 分析来自29位结直肠癌(CRC)患者的91103个单细胞转录组;② 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髓系细胞增多,B细胞减少;③ 致癌事件与细胞世系相关,肿瘤微环境和瘤内异质性决定癌细胞的转录特征,其转录特征与正常分化程序相似;④ 周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基质细胞支持肿瘤生长;⑤ 癌细胞基因改变促进调节性T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和骨髓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⑥ 细胞间网络重建支持癌细胞特征与特定间质或免疫细胞群的联系。
【主编评语】
转移性结直肠癌(CRC)的免疫治疗只对高微卫星不稳定的错配修复缺陷肿瘤有效,后者表现出较高免疫浸润。由此推测,肿瘤细胞能塑造其免疫微环境。最新发表在Nature Genetics的研究分析了来自CRC患者的单细胞转录组,揭示了癌细胞与免疫细胞、基质细胞的联系,为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Lexi)
【原文信息】
Lineage-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programs influence the immune landscape of colorectal cancer
2020-05-25, doi: 10.1038/s41588-020-0636-z
广州医科大学:LncRNA编码的小蛋白促进大肠癌发生
Advanced Science——[15.804]
①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OC90024编码一个由1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蛋白——剪接调控小蛋白(SRSP);② SRSP可在人体细胞和组织内自然产生;③ 结直肠癌(CRC)中LOC90024和SRSP水平升高,并与患者更坏的预后相关;④ SRSP通过与剪接因子SRSF3互作促进CRC发生;⑤ 机制上,SRSP增强SRSF3与转录因子(Sp4)3号外显子结合,形成“致癌性”长Sp4剪接变体,抑制“非致癌”的短Sp4剪接变体。
【主编评语】
由于化疗的耐药性、复发和转移,晚期结直肠癌(CRC)的常规治疗效果有限。被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编码的“隐藏”蛋白/肽段或许可为癌症患者提供新型治疗思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的晏光荣研究团队发现LncRNA LOC90024编码的剪接调控小蛋白(SRSP)可诱导转录因子Sp4的“致癌性”剪接变体,为CRC患者提供了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Lexi)
【原文信息】
Small Protein Hidden in lncRNA LOC90024 Promotes “Cancerous” RNA Splicing and Tumorigenesis
2020-05-11, doi: 10.1002/advs.201903233
高质量结肠镜检查显著降低大肠癌风险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315]
① 随访165887名50-66岁结直肠癌(CRC)平均风险个体,其单次高/低质量结肠镜检查为阴性;② 相比普通人群,实验组CRC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降低72%和81%;③ 接受低质量检查的人群,CRC标准化发病率(SIR)和死亡率(SMR)分别为高质量检查人群的2倍;④ 高质量和低质量检查之后的发病率风险比分别为0.55(0-5年)、0.54(5.1-10年)和0.46(10-17.4年);⑤ 在10.1-17.4年随访期间,只有接受高质量检查的个体,其SIR和SMR与早期观测相比无差异。
【主编评语】
目前的结直肠癌(CRC)筛查指南建议结肠镜检查间隔时间为10年,但其有效性与合理性的证据有限。最新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评估了单次高/低质量结肠镜检查为阴性之后,长期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研究发现,单次结肠镜检查为阴性可降低高达17.4年的CRC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在整个随访过程中,只有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才能显著而稳定地降低CRC发生率和死亡率。(@Lexi)
【原文信息】
Long-Term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a Single Negative Screening Colonoscopy
2020-05-26, doi: 10.7326/M19-2477
抗生素使用与结直肠息肉风险增加相关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7.958]
① 纳入瑞典结直肠息肉患者(45744人)及其无息肉的兄弟姐妹(93307人)作为对照,分析抗生素使用与之后诊断为息肉的关系;② 在截止至诊断前1年的6.9年间,与未用抗生素相比,使用抗生素者结直肠息肉风险升高8%,抗生素使用≥6次时风险升高33%;③ 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有更高的息肉风险,四环素和喹诺酮类的风险高于其它抗生素;④ 广谱抗生素与锯齿状息肉的风险比,高于常规腺瘤;⑤ 对于部分抗生素,<50岁的年轻人的息肉风险高于老年人。
【主编评语】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来自瑞典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频繁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某些广谱抗生素),与之后的结直肠息肉风险升高存在显著关联。这些发现再次提示,抗生素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参与了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生。(@mildbreeze)
【原文信息】
Antibiotic Us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Colorectal Polyps in a Nationwide Study
2020-05-22, doi: 10.1016/j.cgh.2020.05.036
5-羟色胺在大肠癌中的潜在双重作用(综述)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9.777]
① 5-羟色胺要由肠内分泌细胞合成,可对大脑、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肠道菌群、表观遗传和癌症造成复杂的影响;② 5-羟色胺能系统包含一系列合成、储存、释放、运输、信号传递和降解所需的元素,参与维持机体稳态;③ 基因、行为、环境因素可能导致5-羟色胺能系统功能失调,诱发多种疾病,包括癌症;④ 5-羟色胺能系统的失调可能与结直肠癌(CRC)的发展有关,可能通过联合调解DNA修复和炎症反应,对CRC起抑制或促进的作用。
【主编评语】
5-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机体稳态。《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论述了5-HT在维持身体和肠道稳态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结直肠的可能的促癌和抑癌机制。(@mildbreeze)
【原文信息】
The Dual Role of Serotonin in Colorectal Cancer
2020-05-18, doi: 10.1016/j.tem.2020.04.008
肠道促进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发展的机制(综述)
Hepatology——[14.971]
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产生毒性或免疫刺激性副产物;② 伴发的炎症性肠病(IBD)或因肠粘膜炎症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使微生物毒素和细菌易位至肝胆系统;③ 细菌或相关分子可能会刺激损伤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免疫激活机制,导致胆道损伤、重塑和纤维化;④ 靶向肠道菌群、改善肠道通透性和炎症反应的疗法可能会延缓PSC的发生和进展。
【主编评语】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肝脏和胆管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伴发炎症性肠病(IBD)。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道通透性改变和免疫应答可能是导致PSC肝胆纤维化发生和进展原因。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系统的回顾了肠道菌群推动PSC发展的可能机制,讨论可行的治疗手段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推荐阅读。(@迟卉)
【原文信息】
The Role of the Intestin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Evidenc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2020-05-11, doi: 10.1002/hep.31311
内脏脂肪组织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NASH中的关键作用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8.213]
① 高脂高果糖饮食(HFHFD)可诱导小鼠的代谢综合征及NASH,并伴随着肝脏Th17细胞、内脏脂肪组织的细胞毒性T细胞及Th17细胞增加,以及内脏脂肪组织的Treg减少;② 恢复正常饮食(DR)可降低小鼠体重,并逆转各种NASH表型,但未能改变HFHFD诱导的T细胞紊乱;③ 使用CD8a抗体治疗,可降低所有组织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并抑制各种NASH表型;④ 使用IL-17A抗体治疗,可降低肝脏炎症,但不影响其它NASH表型及代谢综合征。
【主编评语】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小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导致小鼠肝脏及内脏脂肪组织中的T细胞失调。使用不同方式治疗小鼠的NASH,发现饮食逆转(恢复正常饮食)可缓解NASH,但不影响T细胞失调;CD8a抗体处理可缓解NASH并恢复T细胞平衡;IL-17A抗体处理仅缓解了肝脏炎症,但对其它NASH表型无作用。该研究提示,内脏脂肪组织中的CD8+ 细胞毒性T细胞在NASH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szx)
【原文信息】
Diet reversal and immune modulation show key role for liver and adipose tissue T cells in murine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2020-04-29, doi: 10.1016/j.jcmgh.2020.04.010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Lexi,楸楸?,szx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28 | 睡眠如何影响消化健康?《柳叶刀》子刊综述最新进展
05-27 | 樊赛军团队再突破,菌群代谢产物缓解放射毒性
05-26|菌群-免疫互作”进展如何?4篇综述详尽阐述
05-25 | “食疗”真能抗癌?24分Cell子刊实力综述
05-24 | 喝奶有何利弊?70分NEJM发表里程碑综述
05-23 | 9项值得关注的宏基因组研究和方法学突破
05-22 | 吃什么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两篇高分文章论"真理"
05-21 | Cell重磅关注生酮饮食:如何改变肠道菌群和免疫
05-20 | 少吃点为何促长寿?Cell子刊报道代谢网络秘密
05-19 | 有Nature有Gastroenterology,近期IBD研究亮点纷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热心肠先生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8320731860712821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