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 3D 打印并不稀奇,但所用的材料无非就是塑料或是金属粉末这一类冰冷坚硬无生命特征的“死”墨水,对于制造一些需要高强度的钢化材料,这类墨水无疑是再合适不过,但对于制造需要更多柔韧性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如皮肤移植物)来说就不那么合适了。
而今,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ETHZ)的复合材料实验室负责人 Andre? R. Studart 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内含不同种类细菌的 3D 打印“活”墨水,根据所含细菌种类的不同,该 3D 打印的材料可被用于化学物质降解、器官移植等多个方面,且对环境和人体是完全安全无害的。该研究的细节发表在 12 月 1 日的 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
图 | “活”墨水 3D 打印示意图
“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有数不清的细菌种类,鉴于不同细菌的类型特点,未来使用这种‘活’墨水的 3D 打印将会有无数的可能和巨大的应用前景。”该项研究的作者之一 Patrick Rühs 说到。
那么这种“活”墨水究竟特别在什么地方呢?
Studart 团队给这种新 3D 打印墨水取名为“Flink”(functional living ink),意为功能性活墨水,墨水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胶作为结构的主体成分,水凝胶又由透明质酸、长链糖分子及热解硅石组成,构成细菌存活的先决条件。同时凝胶中加有不同种类的细菌作为活体的主体,成为用于不同目的 Flink 墨水。
实验由两名团队成员 Patrick Rühs 和 Manuel Schaffner 共同完成,他们选取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作为墨水的活体主体。
但相对于发现新的细菌,如何给细菌提供一个完美的平台(载体)更为重要。作为载体的凝胶既不能太粘稠也不能太稀薄,如果过于粘稠,细菌的移动将受到限制,不能有效的产生目的产物(含有木醋杆菌的墨水在打印后的结构表面分泌细菌纤维素,它们通过分泌纤维素帮助自身移动);如果过于稀薄,打印出的 3D 结构将不足以维持自身形状。
“墨水必须像牙膏一样具有黏性,也需要像护手霜一样的均一”,Schaffner 这样形容他们的配方。
事实上,寻找这种特殊 3D 打印材料的配方,Studart 教授实验组的研究人员可以算的上是经验丰富的行家了,他和他的跨学科团队曾开发了一种高孔隙率的陶瓷墨水,可以用来打印轻质骨状结构用于能源生产。
目前细菌“活”墨水的研究仍旧处于初期阶段,但研究团队已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示了其多种用途:在人偶面部打印 3D 轮廓,在平面上完成设定 3D 结构打印,未来该材料很可能用于烧伤患者的植皮手术及生物膜的合成中。
同时,由于材料便宜易得,规模化培养细菌合成细菌墨水将会变得相当简单。
但由于目前打印的结构都是厘米级的且速度缓慢,“如何扩大规模将是商业化的一个大前提”,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Würzburg)的材料专家 Jürgen Groll 直指问题。
不仅如此,细菌通常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分泌足够的目的产物。因此,下一步研究团队将从缩短打印时间及扩大产物生产入手,进一步完善细菌 3D 打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