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744|回复: 0

心理咨询中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8 1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咨询中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1.jpg


为什么——过去


好奇探索之心,在人类进化历史上,帮助人类站上食物链顶端,有着“扶龙之功”。人类物种对好奇的“论功行赏”,便是将“好奇”刻进自己的基因中,成为本能。

留意自己和他人的说话,很容易听到“为什么”的问题。

心理咨询,有些“反人性”,提倡少问“为什么”——不是不问,分情况而定。

“为什么”,常常带着情绪化,暗含指责。“为什么不听我的?”“为什么你总是这样?”“为什么你不为我想想?”“为什么我这么脆弱?”……情绪化的指责,通常会激化冲突,而不是化解问题。

“为什么”,让人消耗精力,停留在过去,削弱改变的动力。“我为什么会抑郁?”“我为什么会焦虑?”“我为什么控制不住想很多事?”……

找到原因,一定能带来改变吗?知道做菜需要什么食材、程序,就能做出一道菜吗?当然不能。

“为什么”不仅可能不会带来改变,反而妨碍改变。

比如抑郁,常存在一种“恶性循环模式”:存在较多负面想法、负面评价、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想法、情绪阻碍改变的行动,而没有行动改变,进一步加重负面想法、情绪。

比如焦虑,总想着为什么会焦虑,可能加重而不是减轻焦虑。

对于当前存在具体、负面影响大的困扰,比如情绪、想法、睡眠、人际关系、工作动力等,第一位“怎么做”(后面详说),而不是询问“为什么”,更有利于改变。

理智思维带给我们巨大帮助,我们习惯用理性解决问题。我们也需要承认,如医学这般对身体有着精深认识,仍然存在不少医学难题,心理学对人的心理了解,远远比上医学对身体的了解,存在更多难以从“为什么”找到答案。

心理咨询的改变,不是说必须知道“为什么”。我们天天用手机,不用知道手机的工作原理,只需要知道怎么用就行。

对于当前没有具体影响大、迫切希望减轻的困扰,比如自我成长,改善性格等,“为什么”的探索较合适。

人类存在强烈寻求意义的倾向,理解本身能有疗愈作用。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心理学,验证着人类对追求“完形”——完整性——的倾向。

当对“为什么”形成理解,如同把破碎的图纸,拼成完整的图形,通过理解,塑造生命历程的完整性感受,有些困扰会自行消散。

有些时候,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自圆其说”,被自己接受的理解,整合进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是心理咨询中“为什么”的价值。

心理咨询中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2.jpg


是什么——现在


“是什么”是心理咨询中的第一步。

确定咨询者当前存在什么困扰,优先希望改善什么困扰——确定咨询目标。这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工作,也是非常核心的工作。不少心理咨询效果不佳,原因便出在咨询目标的制定上。

咨询者寻求心理咨询,可能存在多种困扰。第一次咨询中,咨询者诉说自己的困扰,可能会从A谈到B,再到C。有限的咨询时间,咨询师需要具备从倾听中,剥离、抽取可能的关键议题,与咨询者讨论,确定咨询目标。

对于咨询目标的确定,咨询师一定要主动参与,不能仅遵从咨询者的意见。咨询者有时提出的咨询目标,可能并非当前更重要、紧急、需要优先处理的目标。

如果完全遵从咨询者意愿,制定咨询目标工作,可能咨询有改善,但咨询者感觉没什么改变——因为这种改变,不是咨询者真正想要的,自然“无感”。

或者,咨询过程让咨询者感觉不舒服,感觉和咨询师不在一个频道上——咨询师按照非真正的咨询目标,促进咨询者改变,与咨询者想要的改变不一致。

如同咨询者一开始说自己喜欢吃苹果,其实不是真正喜欢吃苹果,咨询师拿着苹果一直让咨询者吃,说这个苹果好吃,你说喜欢吃,怎么不吃呢。这样的咨询容易让咨询师感到受挫,可能会对咨询者不满,觉得自己是按照咨询者的咨询目标工作,结果还不满。

可这不能怪咨询者。咨询者花钱做心理咨询,肯定不是为了戏弄咨询师,给个“虚假咨询目标”。咨询者提出“自以为”的咨询目标,而非真正需要的咨询目标时,有着各种原因,可能本身便属于其当下的困扰之一。咨询师的工作之一,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澄清咨询目标。

“是什么”不仅在于制定咨询目标,还在于评估咨询者是怎样的人,决定了制定匹配咨询者的咨询方案。

确定了咨询目标,根据咨询者的咨询意愿、困扰性质(当前是否有具体、紧急困扰)等,咨询方案是:

偏“为什么”的问题取向为主工作——寻找困扰症结改善;
偏“怎么做”的资源取向为主工作——寻找资源推动改变。

两种工作取向并非二选一的关系,心理咨询中会灵活运用。但整体上,不同咨询阶段,会有主次之分。比如咨询初期,可能“怎么做”为主,优先减轻咨询者具体困扰;当具体困扰有所减轻后,加入“为什么”工作。

心理咨询中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3.jpg


怎么做——未来


怎么做是心理咨询的落脚点,做出变化才能产生改变。“怎么做”是心理咨询多数时候的重心。

对于咨询者来说,转变“为什么”的习惯性思维,锻炼“怎么做”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能够促进改善。

“我为什么总是不开心”,改成“我怎么做可以开心些”;“我为什么害怕拒绝别人”,改成“我怎能么做可以做出拒绝”;“我为什么控制不住想这些事”。改成“我怎么做可以不想这些事”;……

哪怕一时找不到方法,但锻炼寻找解决办法的“怎么做”思维模式,有助于调动自身资源,推动改变。

艾瑞克森取向催眠治疗,非常强调小改变。如果没有变化,就像一潭死水,维持问题状态;只要有变化,哪怕很小的变化,都有机会推动更大的变化——至少不再是一层不变的问题状态。

“怎么做”重要的是尝试——对改变有帮助的可能性,便尝试。不需要确保有效再行动。

“做”是一个试错过程,会有无效的时候:有效保留,无效放弃,直至寻找到有帮助的改善。




作者简介:许标,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硕士,全职心理咨询师,5000+小时心理咨询经验,2000+小时专业受训经验。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许标心理咨询科普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7924431213523113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2 07:57 , Processed in 0.06731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