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690|回复: 0

历史名人与三门峡的故事┃戴珙:忠诚正直名芳千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 17: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戴珙:忠诚正直名芳千古

文/杨灵子

戴珙(生卒年不详),字廷璧,明初渑池县南村乡北仁村人。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博野知县,官至山东左布政使。他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在书香世家的影响下,戴家人才辈出,闻名于渑池,受到世人赞赏。戴珙为官清廉,直言敢谏,惩治不公,渑池县专门为戴珙立坊表,传扬他的浩然正气。戴珙退休返乡后,有感于渑池县秀美的山水景色,作了《渑池八景诗》流传于世,至今仍脍炙人口。

(一)家风正:书香世家风气正

戴珙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科中举人、进士,后来接连担任都察院监察御史,掌管监察地方官员、纠正刑狱等事务,博野知县(因遭遇不公被贬),官至山东左布政使,也就是一省的行政长官。

戴珙父亲戴振,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举人,曾担任山西怀仁县知县,追封福建道监察御史,因在位期间为政恩泽一方百姓,县里还给他立了折桂坊。戴家为书香世家,科举不断。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戴珙和他的弟弟戴琰(曾任鱼台县知县)同时考中举人,这是渑池历代都未发生过的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县里给兄弟俩立了兄弟联芳坊,以此作为表彰。戴珙的儿子戴銮,是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举人。戴珙的孙子戴楩,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十七年(1538)进士,担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官至广西都指挥司佥事,负责辅助指挥使,分掌训练和军纪工作,正四品。戴楩的孙子戴至,受到德惠作为贡生,担任郑州训导,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戴珙所在的北仁村原有两大望族——上官氏和戴氏,民间有“上尚书、戴布政”世代姻亲之说,其中“上尚书”指上官仪,而“戴布政”指的就是明代山东左布政使戴珙。由此可见,戴珙对于家族后辈和整个渑池县的影响之深远。俗话说:“留儿良田千顷,不如良言一句”,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后辈,戴家世代都沿袭诗书传家的良好风气,德才兼备,学业有成。因为戴家闻名渑池,仕宦不断,明清两代县内为戴家立了许多坊表,包括兄弟联芳坊、三世登科坊、折桂坊、西台名直坊、方伯廉宪坊等,以此纪念戴家人才辈出的好家风,以及其对渑池作出的杰出贡献。戴珙去世后祀于乡贤祠。

(二)政风清:忠诚仁厚敢谏言

戴珙在景泰五年(1454)考中进士,做了监察御史,属于都察院下设立的分巡各地的官员,品级为正七品,职位很低,但在纠劾督查方面有一定权力。明英宗天顺年间,他巡视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发现总兵石彪依仗权势,飞扬跋扈,经常做些违法的事情,于是就向朝廷上书弹劾石彪。但石彪这人很有背景,他的叔叔是拥护明英宗复辟的著名大将石亨,因此戴珙弹劾石彪之后反倒遭贬,到了博野县(属河北省保定市)当知县。当时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风,竟然震摇了皇宫的殿宇,迷信的明英宗很是恐惶,朝中正直的大臣趁机上书,说是因为斥贬戴珙才触犯了“天怒”,明英宗马上将戴珙召还,官复原职。

不久,明英宗任命戴珙整顿驻扎在北京的兵营。当时,许多官兵被京城内的高官显贵非法役使,本来护卫京城的军事力量,反而成了私人保镖,造成兵营纪律松弛,违法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事也助长了朝廷内官员的贪污腐败,大家对此心照不宣,没人下狠心整治。戴珙调任后,经过详细调查,查明了京城三千兵营中被役占兵士的具体情况,之后上奏皇帝,请求明令禁止这类状况,得到皇帝的认可。

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恩县(今山东省平原县恩城镇)县民刘甫聚借着佛教的名义进行募捐化缘,骗取钱财。有个僧人将此事秘密上奏了朝廷,明宪宗下旨让都察院来审理此案,都察院查出这个案子牵涉到僧人300余人,于是这些僧人全部被押解到了京城。戴珙审理后,发现这些僧人是无辜的,于是上奏皇帝,力辩僧人无罪,最终僧人得以释放,对其感激不尽。

戴珙忠诚仁厚、直言敢谏、政绩卓著,受到上级的欣赏,不断得到升迁,最后官至山东左布政使,成为一方大员。戴珙年迈退休后返回家乡渑池,县内为他立了方伯廉宪坊,历经千百年之后,他的浩然正气依然令人钦佩。

(三)文风雅:八景诗作传后世

返乡的戴珙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所作的《渑池八景诗》。渑池旧时有八景,分别是:盟台夕照、天池落雁、韶峰叠翠、周党隐居、利津古渡、桓陵秋草、涧源春涌、渑水晴波。历代诗人多有吟咏,往往每景一诗,或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为五言、七言律诗,八首为一组,其中单首不乏佳作。但八首皆佳者则只有戴珙的七律,戴珙作的八景诗借景生情,属对精密,气度恢宏,脍炙人口。其中最为人称道就是排在八景之首的《盟台夕照》,也就是渑池秦赵会盟台之处。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赵两国议定在渑池西河之外会盟。赵王临行前作了周密部署,最终和谈成功,双方偃旗息鼓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为表示诚意,双方捧土成丘掩埋兵器和盟书,因而才有了后来的秦赵会盟台。从这首诗里就可以看到戴珙的文采风流,“赵去秦亡岁月长,盟台空自委斜阳。高堆影倒暮山紫,虚址光回秋草黄。归鸟争巢喧雉堞,牧童横笛下牛羊。英雄一代知何处,怀古令人空断肠。”

还有《渑池八景诗》的第四首——《周党隐居》。“周党隐居”是渑池八景中唯一因人成景的文化遗址。周党其人,博览群书,是博学多才的名士,西汉末年王莽称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周党极为不满,称病不出。周党仗义疏财德高望重,在民间颇有声望。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刘秀广罗人才,得知周党德才兼备,遂召周党为朝廷的顾问,然而周党不愿为官,不久就称病辞职,在渑池韶山南麓山沟的一个窑洞中隐居下来,此窑后被称为“周党窑”。后来光武帝令人带着诏书和礼乐请周党入朝,周党竭力拒诏长期隐居。古时候隐居之风颇为盛行,周党拒诏不仕的行为被人们广为称颂,于是渑池就把“周党隐居”列为八景之一。

“无媒径路草萋萋,懒见香泥没马蹄。高节不因炎帝屈,芳名应与碧山齐。月明故宅人何在?花落空阶鸟自啼。冠盖纷纷千载下,几人凭轼过前溪。”戴珙最欣赏的就是周党的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周党隐居于渑池,著书耕作而终,这与戴珙的心境不谋而合。二人都是在看遍官场百态、尝遍人生百味之后归于平静。

经过时间的洗礼,曾经的喧闹消逝,曾经的枭雄也不知所归,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被时间的长河筛去,能够流传下来的,唯有沉淀过后的美好精神品质。戴珙带给人们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动力,在三门峡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策划:焦森森 李海峰 责编:师宝华 徐伟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三门峡日报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304703345138078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3 10:48 , Processed in 0.07837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