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584|回复: 0

微史记 | 百余年前的科幻上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1 06: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9日,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全国上映。这是继《流浪地球》之后,又一部国产科幻片。这部影片选取上海为事件发生地。而在百余年前,上海正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发源之地。在那时代的科幻小说中,故事的发生地也大多在上海。

本期“史说”邀请到第一届、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专业评委,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任冬梅,请她来为我们讲述百余年前的科幻上海。

实习生 许小满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臧 磊

微史记 | 百余年前的科幻上海-1.jpg

电灯、电线进入国内,激起作家们对“电”的巨大想象。

上海是中国科幻的发源之地

据媒体报道,影片《上海堡垒》讲述了未来世界外星黑暗势力突袭地球,上海堡垒成为人类最后据点,在那里,人类和外星人展开殊死之战。

这不是上海第一次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在影片《流浪地球》中,我们也见到了上海这个地标。上海和科幻的连接还不止这些。第一届、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专业评委任冬梅告诉记者,在百余年前,中国科幻的发源之地正是上海。

1891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将美国作家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2000-1887》翻译成了中文,在《万国公报》上连载。这部作品讲述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的青年一觉醒来,来到100多年后的世界,看到曾经困扰人类的苦难与不公,都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而得到完美解决。

这是有史可查的中国第一部科幻翻译小说。而中国的作家当然不会满足于翻译,他们越来越多地自发写作,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投入到了科幻小说的创作中去。

1904年,一位笔名叫荒江钓叟的人,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在《绣像小说》杂志上连载。《绣像小说》由江苏武进人李伯元1903年在上海创办。

《月球殖民地小说》全书共计13万字,小说描写了一个叫龙孟华的湖南人,参与反清革命,流亡海外。日本友人玉太朗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艇,载着他在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妻子。已经面世的部分,都是在地球上冒险。在已发表部分的结尾处,一些来源不明的人驾驶着远远超过人类科技水平的“气球”飞临海岛。故事中暗示他们来自月球,而龙孟华的妻子也在那里。

这部小说是个未完成的“大坑”,仅发表35回。但无论如何,它开启了中国人的科幻时代。

荒江钓叟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了。因为那时的人仍将小说当作雕虫小技,很少有人用真名发表作品。

在这部作品之后,科幻原创作品便连绵不绝。每年都有十余部科幻小说在报刊杂志上连载或独立发行。从文艺刊物《月月小说》到专登青楼妓寮消息的小报《花世界》,都曾刊登过科幻小说。大人物如梁启超,也曾“下海”写过科幻小说。“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他亲自翻译了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和《地心旅行记》,还翻译了外国其他科幻作家的《北极探险记》和《造人术》。

除了是个科幻小说迷,科幻电影,鲁迅也几乎有片必看。比如,1936年10月6日,鲁迅“往南京大戏院观《未来世界》”。这是一部英国科幻作品。

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其他城市?任冬梅告诉记者,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它处在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前沿。西方先进的器物最早传到上海,晚清民初,公园里都能见到热气球,上海人也最早接触到了电灯、电话、自行车。这些都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科技的巨大想象。

畅想2016年的上海

西方的高科技让晚清民初的人们惊叹不已,引发非常大的讨论,它也同样深刻影响到那时代的作家。

任冬梅说,对晚清民初的作家而言,一方面要面对国家贫穷落后的现实;一方面又被西方科技所吸引。在见多了西方科幻翻译小说后,这些作家拿起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中国的将来会是什么样?未来的战争怎么打?这是那个时代中国原创科幻作品中最热门的两个题材。

而非常有趣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故事也多发生在上海。任冬梅曾对晚清民初的科幻小说做过梳理,她举例说,1910年出版的小说《新中国》,其实主要写的就是“新上海”。作者陆士谔,江苏青浦人。在小说中,未来的上海高楼林立,人民广场(跑马场)建起了拥有“十二万个座位”的“新上海舞台”,走在覆有透光琉璃瓦的“雨街”上不用打伞,中国发明了“西洋各国从不曾有过”的飞艇,人们可以随时乘坐“空行自由车”,穿着“水行鞋”就能安然地在湖上行走,捕鱼人借用“测水镜”和“听鱼机”来捕鱼,“橡皮包甲”的兵舰坚不可摧,没有任何国家敢来挑衅……

上海交大(南洋公学)变成了综合性大学,共有近三万名学生,中国所有的高校都有了外国留学生前来求学,汉语成为“现在全世界文字势力最大”的语言文字。“妓女”与“赌博”两样都早已绝迹,在“医心药”和“催醒术”两大发明的作用下,人人彬彬有礼、道德高尚,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再如,1917年扬州作家毕倚虹写的《未来之上海》。小说从1916年写起,这一年的故事主角因海难漂流到了一个海岛上,等他获救回乡(上海),没想到此时却已经是2016年了。小说主要写了2016年上海的景象。这时候的上海,科技依然发达,有可以将人单独升上半空的“自由升降机”,有飞艇,地底下行驶着无人售票的地底电车,其他还有“电鞋”、“电枪”、“电弹”、“电罗”、“镍衣”等等先进的科技发明。

站在今天,再回头看看他们的科幻作品,会发现他们的很多幻想已经成为现实,比如“地铁”,比如“电梯”。

在晚清民初的科幻图谱中,还有许多江苏作家的身影。

1905年,江苏常熟作家徐念慈发表了《新法螺先生谭》。这是一部经典著作,至今仍被文学史研究者探讨。徐念慈生于1874年,喜爱科学,懂外文,思想敏锐,很早就对著译科幻小说发生兴趣。在这本书的前言中,他说,我的朋友天笑生把所译《法螺先生》前后两卷给我看,我“读之,惊其诡异”、“津津不倦”,于是来个“东施效颦”,“不揣简陋,附诸篇末”,自称是“新法螺先生”。“天笑生”,即著名作家包天笑,江苏苏州人。

在这部作品中,新法螺上天入地,由喜马拉雅山之最高峰直入地底,再由地底跃入太空,登上太阳、水星、金星,考察种种稀有事物,接着由空中降落至海上的战斗舰归航中国,最后回到上海。根据这次旅行中所掌握的动物磁气学,他发明了一种万能的脑电,比现在的电脑还要优胜百倍,这种脑电可发光、传声、发热。利用这一发明,新法螺先生实现了他所能设想到的理想境界。

徐念慈是清末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之一。在《小说林》创刊号上,他便撰文提倡科幻小说,而《小说林》自创刊起,便开始连载科幻小说。

1909年,江苏武进作家许指严也写过一部科幻小说《电世界》。

小说发生的时间被设置在2009年至2210年间。在2009年,欧威国派出“拿破仑第十”空中舰队来征服东方,电学大家黄震球挺身而出,他凭借着“电翅”飞翔,靠“电气枪”,单枪匹马将敌人全部消灭,从此建成大同世界。他还将南极洲的黄金用“空中电车”搬到伊朗高原,铸成金币,彻底解决世界贫穷问题。

如同徐念慈笔下的“脑电”,许指严笔下的“电”也是无所不能。2210年正月初一,黄震球率领人类移民海底。但他目睹人类之恶行愈演愈烈,黯然萌生寻求他方乐土之意,于是制造“空气电球”,告别地球而独自“进取太白星”去了。

那时代的外星人很友好

在影片《上海堡垒》中,有外星人入侵的情节。那么,在晚清民初的科幻作品中,有无这样的情节呢?

任冬梅告诉记者,就她读过的作品,这样的情节只出现在那时代的西方翻译小说中。在中国科幻作家的笔下,有外星人,有向外星球殖民的情节,但并没有外星人入侵地球、与外星人发生战争的情节。任冬梅解释说,当时的中国羸弱贫穷,备受欺凌。这使得科幻作家将目光聚焦在与他国的未来战争之上。投射到科幻作品中,战争也便只发生在地球内部。

那时代的原创科幻小说,外星人与地球人的关系十分友好。如《月球殖民地小说》里面就有一个情节,龙孟华在一个海岛上遇见了外星人,他们还进行了一番友好的对话。

读多了晚清民初的科幻小说,任冬梅有一个认识,那时代的科幻作品,“幻”多“科”少。她解释说,因为作家的科学素养不够,虽可揣摩西方翻译科幻小说,也终究只能学到一点皮毛。而这种情况直到民国以后才有了大的改观。因为民国之后,随着科学的传播,新生代作家的科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作品中的科学性便多了许多。民国时期,甚至出现了“硬核科幻”,作品中有关科学的内容,比起晚清的作品要更为严谨。

从1904年算起,这百余年间,中国科幻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从发源地上海走向了全国,题材也得到更大的拓展,内容上也更加注重科学性。如今,上海再一次成为科幻故事的发生地。但世易时移,百余年前那些作家思虑的现实问题已不复存在,现在的作家(导演)的目光已投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微史记 | 百余年前的科幻上海-2.jpg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每周五出版《微史记》周刊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扬眼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29796485457515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2 14:17 , Processed in 0.06183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