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510|回复: 0

不是UFO!是FUO——不明原因发热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9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东单九号院,是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所在地。百年来,从这里毕业的莘莘学子,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的脊梁。现在,他们又汇集在这里,为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做负责任的医学科普。

发热估计人人都经历过。这个看似最简单的症状背后涉及的疾病成千上万,小到感冒,大到恶性肿瘤都可能以发热起病。在有些情况下,发热的病因很难明确,成为医生和患者的难题,这种诊断困难的发热被冠以一个神奇的名字FUO,“不明原因发热”(注意是FUO,Fever of Unknown Origin,不要看成不明飞行物ufo哦)。

不是UFO!是FUO——不明原因发热是什么-1.jpg

准确地说,FUO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是所有的发热都配得上FUO这个名字,FUO可是有门槛的。

目前通用的定义要求符合以下三条标准:

    发热持续3周以上;

    体温多次超过38.3℃;

    经过至少一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

为什么要把发热的病程定义在3周以上?

3周只是一个人为规定,但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一般3周以内的发热还是急性细菌病毒感染为病因的发热为主。细菌感染诊断相对容易。病毒感染即使不治疗体温也能在2-3周内自行恢复。所以3周以内的病程,不建议展开“深入细致的检查”。比如怀疑病毒感染时,医生会建议病人多喝水、休息,静观其变。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看似消极,但对于病程短的发热患者,其实是一种非常明智的策略,可以避免很多医源性的伤害。

不是UFO!是FUO——不明原因发热是什么-2.jpg

为什么把体温设定在38.3度以上?

38.3℃也是一个人为设定,至于为什么是38.3而不是38.5,其实并不重要。这个定义的核心在于需要引起医生关注,启动“检查”的发热至少应该是中等程度以上的发热,排除了低热。原因在于不明原因的低热和FUO的疾病谱有很大不同,医生的诊疗策略也有很大差异(关于不明原因低热需另辟话题讨论)。

什么是“深入细致的检查”?

1961年最先提出FUO这个概念时,最后一条标准为“住院检查1周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这体现了FUO的核心——诊断困难。随着门诊评估越来越完善,很多专家建议去掉住院这个标准,改为“深入细致的检查”。那什么是深入细致的检查呢?很多病人认为这一定是B超、CT、核磁、PET等高级检查。检查越“高级”就是越细致吗?并不是!深入细致的检查包括全面详细的病史询问、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辅助检查。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诊断FUO的过程和福尔摩斯探案很类似,医生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一一对应福尔摩斯与证人谈话、勘察现场、追踪线索分析推理。经典医学教科书上有一句话,“仔细听病人说,他会把诊断告诉你”,我们常用这句话教育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要重视病人病史的每一个细节。病人发烧前有没有劳累?有没有接触过牛、羊等动物?有没有去过特殊的地区?有没有拔过牙?有没有用过什么药物?等等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大线索。“现场勘察”也就是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就更不容置疑了,看到的皮疹、摸到的淋巴结、听到的心脏杂音都可能让错综复杂的探案过程豁然开朗。作为患者要尽可能保留线索配合医生,比如和医生一起认真回忆生病的过程,保留看病过程中的病历和化验,对一些出现又消失的一过性症状和体征做记录等。

不是UFO!是FUO——不明原因发热是什么-3.jpg

如果我符合了FUO的标准怎么办?

如果你不幸跨入了FUO的门槛也不用过于紧张,据统计90%以上的FUO最终还是能确诊的。这样的病人大多需要住院诊治。疾病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时间规律,有些疾病典型特点是逐步显现出来的。在住院过程中,医生会观察疾病自身的发展变化,会不断重复问诊和查体继续寻找线索,会根据线索开启相对“高级”的辅助检查手段或有创检查。有的时候,根据疾病的发展情况,医生还可能选择在诊断还没有彻底搞清楚的情况下开始一些治疗尝试,这称为“诊断性治疗”。当然这种尝试也有风险,比如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再比如方向错误带来的原发病进展。需要权衡利弊。

FUO不是最终诊断,FUO的出现是为了搞清病因,终结FUO。

不是UFO!是FUO——不明原因发热是什么-4.jpg

黄晓明

黄晓明,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获临床博士学位。擅长发热待查等内科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风湿免疫病的诊治,高血压/COPD/贫血/痛风等常见病的综合管理。

不是UFO!是FUO——不明原因发热是什么-5.jpg

东单九号院

面向大众普及的医学资讯

来自东单三条九号的校友

出品人:九号院健康理事会

本期编辑:陈槺

图片来源:正版图库

联系邮箱:pumcalumini@163.com

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及朋友圈

“东单九号院”只做科普,不做诊疗。如有疾病,请尽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征稿启事

凡向东单九号院投稿校友(原创或转载均可),均可获赠东单九号院logoT恤一件。

广告位招租 虚位以待

有意请联系:pumcalumini@163.com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learning.snssdk.com/toutiao/v1/item_info/?item_id=6726372660705493512&app_name=news_artic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2-29 11:04 , Processed in 0.08541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