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291|回复: 0

科创板创业故事:60岁的传奇和26岁的勇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1 18: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创板首批上市交易的25家企业,无论科技实力、盈利能力、研发投入还是成长性,均可圈可点,更不乏优秀的创业者。这里,我们就介绍一老一少两位创业者,2004年,他们同时开始创业,一位60岁、一位26岁,虽然创业过程艰难,但他们从不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让两家公司达到世界级的水准。

芯片一哥尹志尧

60岁传奇创业
1

说起尹志尧的传奇创业历程,颇有点像当年的钱学森。

尹志尧1944年出生于北京,今年已经75岁了,是中微公司(688012)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中,他是年纪最大的董事长,而且他是60岁才归国创业的。



科创板创业故事:60岁的传奇和26岁的勇气-1.jpg





尹志尧出生在一个爱国世家,祖父是庚子赔款留学生,父亲是留日回国报效的电化学专家。也许是家族基因影响,尹志尧也是学霸,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1978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80年,他获北大化学系硕士学位,然后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仅仅三年半,他就拿到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此后20年里,尹志尧一直在硅谷工作,先后在英特尔、泛林、应用材料等半导体行业的国际巨头工作。归国前,他已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应用材料做到总公司副总裁,等离子体刻蚀事业群总经理,其领导和参与开发的刻蚀设备,几乎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个人在半导体行业拥有86项美国专利和200多项各国专利,被誉为“硅谷最有成就的华人之一”。

60岁准备退休的那年,尹志尧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回到中国。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同学的一句话,当时担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江上舟,是尹志尧北京四中的校友,一次国际半导体设备展上,他与尹志尧不期而遇。他问尹志尧:“看来刻蚀机比原子弹还复杂,我们能不能自己把它造出来?”

对于要不要回国,在美国已经生活20年的尹志尧有点犹豫。江上舟又说:“我是个癌症病人,只剩下半条命,哪怕豁出命去,也要为国家造出刻蚀机。我们一起干吧!”这句话激发了尹志尧爱国情愫,他说:“给外国人做了这么多年嫁衣,是时候给祖国和人民做点贡献了。”

2004年,尹志尧带着15人专业团队飞抵上海,震惊了硅谷的同行,让人想起当年钱学森的归国。60岁的尹志尧在上海创立中微半导体,开始新创业。等离子体刻蚀机是芯片制造仅次于光刻机的最重要的微观加工核心设备,加工精度在纳米级。没有刻蚀机就无法制造芯片,而这一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一直被应用材料、泛林和东京电子等国际大公司垄断。

科创板创业故事:60岁的传奇和26岁的勇气-2.jpg



尹志尧创办中微半导体后,这一格局被打破了。2007年,回国仅仅三年的中微团队研发出了第一代介质刻蚀机,在业内首次采用可单台独立操作的双反应台,效率比国外同类产品高出30%以上。这是中国第一次能够生产这样高端的半导体设备

目前,尹志尧的团队已开发出生产7nm到5纳米器件的设备,已经与世界最前沿技术比肩。尹志尧这样形容中微的技术:“在米粒上刻字的微雕技艺上,一般能刻200多个字已经是极限,而我们的等离子刻蚀机在芯片上的加工工艺,相当于可以在米粒上刻1亿个字到10亿个字的水平。”

然而,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中微推出自己的产品后不久,尹志尧就被前东家应用材料推上了美国联邦法院的被告席。应用材料认为,一定是从应材出来到中微的人盗用了公司的技术,毕竟他们熟悉应材的技术。尹志尧丝毫不慌张,中微聘用了美国一流的律师,用两年半的时间和2500万美元的律师费,彻查了600万件内部文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最终与应材和解。

几年来,中微一直和美国三大公司打官司,最后都赢了。这是因为尹志尧早就做了充分准备,2004年回国的时候,尹志尧带回的十几个顶尖专家,搞的都是高端设备,风险很大,所以特别小心。所有的人所有的电脑、U盘全都不让带,每人都签字画押,宣誓不带什么东西。

而且,中微对竞争者的3000多个专利做了深入分析,确保自己的设计不会侵犯任何人的专利。对中微自己独特的的设计,也申请了1000多个专利,还对竞争对手可能在哪些方面向我们发难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尹志尧不怕打官司,能够在重重压力下脱颖而出。

中微已成为我国半导体高端设备的领军企业,国际半导体产业的一颗新星。美国商业部在2015年宣布,“由于在已有一家中国的公司做出来和美国相当数量和同等质量的刻蚀机”,所以去掉了对中国的出口控制。美国半导体产业著名的市场分析公司VLSI Research 在对全球半导体设备公司客户满意度的评比中,中微被评为第三名,仅次于荷兰的ASML 光刻机公司和一个美国公司。

徐一华

卖掉房子也要搞研发
2

2004年,就在60岁尹志尧归国创业的时候,只有26岁的徐一华放弃高薪也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天准科技(688003)董事长兼总经理徐一华,出生于1978年,即将满41岁。在25家科创板公司中,是第二年轻的董事长,仅次于珀力特(688333)董事长薛蕾(出生于1980年)。

从读完硕士开始,徐一华做了三次重要选择。徐一华1994年开始在北理工计算机专业学习,之后顺利考上北理工的计算机研究生,他是北理工第一个“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随后,他做出了第一个重大选择:放弃出国读博的机会,进入微软研究院工作。回顾这段经历,他认为因为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在国内工作让他充分了解到了国内的市场与需求,在微软研究院做研究又让他在技术和视野上更上了一层楼。

2004年,徐一华做出第二个重大选择:离开微软,自己创业。放弃当时高薪和稳定工作,踏上一场前途未卜的艰辛创业之旅,这个选择需要莫大的勇气。

徐一华选择精密测量产品作为主攻方向,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制造业很大,但是没有自己的高端品牌,他想要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质量”。

然而,创业是艰难的,从2004年开始进行产品研发,到了2007年研发延期,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09年才成功推出了产品。这期间很多时候都没有资金支持,他就自己一点一点地去拉投资,实在没有人投资就卖掉自己的房子,和亲朋好友借钱来维持研发。自己研发,自己找投资,自己销售,四年如一日地在没有销售额没有工资的情况下坚持,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回顾这段经历,徐一华并不后悔。

科创板创业故事:60岁的传奇和26岁的勇气-3.jpg



2009年徐一华做出第三个重大选择,才有了今天到科创板上市的天准科技。当时天准公司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苏州刚好有一个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徐一华报了名,没有想到成为了该项目里最年轻的领军人才并且拿到了一笔投资。

天准科技也落户苏州,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如今,以机器视觉为核心技术的天准科技,在工业视觉装备方面形成三大系列产品,包括精密测量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和无人物流车等。在传感器及机器视觉算法等技术方面,已经与国际领先企业相当,如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3D视觉传感器,和日本基恩士对应型号的激光传感器性能相当,可实现进口替代。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连建明

图 片 | 东方IC

编 辑 | 梁 群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163976854415610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3 16:28 , Processed in 0.06778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