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2326|回复: 0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8 12: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赵立波
赵烈文是曾国藩最重要、最亲近的幕僚,虽然一直以小角色围绕在曾国藩的周围,但是他特殊的才华、品德,一直为曾国藩、曾国荃,以及李鸿章等大人物所看重爱护,通过他重要代表作《能静居日记》完整准确地记录了整个晚清的政治格局。随着这部重要著作的出版发行,赵烈文的名字越来越为人熟知,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和曾国藩的一次平常谈天中,准确地预告了清代灭亡的时间段。对于刚刚平定太平天国并强烈期盼国家中兴的曾国藩来说,无疑是一个最致命的精神打击。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1.jpg

赵烈文画像



赵烈文,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人。其父赵仁基,道光进士,官至湖北按察使。赵烈文自幼扎实地系统地学习了传统教育,但三应乡试不中,于是绝意仕途,专心钻研务实之学。大约在1856年1月被其姐夫周腾虎推荐入曾国藩幕僚,1861年12月,由曾国藩专折奏调赴军营,称其“博览群书,留心时事,可堪造就”。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2.jpg

湘军



曾国藩与赵烈文认识极早,咸丰五年,是曾国藩最难熬的日子,随行的幕僚大都抛弃 他。赵烈文姐夫周腾虎推荐他入幕。看到年纪轻轻的赵烈文,特意让他看看自己的王牌部队,并说一下看法。赵参观后居然说:“樟树营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曾国藩对他说的话感到十分气恼,认为这个年轻人恣意妄言,不懂军事。正在这个时候,赵的老母有病,可能也看出曾国藩的心思,所以就以母病为由,向曾国藩辞行,曾国藩也没挽留。

巧的是就在赵要走未走的时候,周凤山部湘军在幛树大败。曾国藩请赵烈文讲出为什么看出周凤山湘军不可依重的道理,曾氏聪明,对赵烈文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由于赵烈文母亲病故,他就回到老家守丧,这一呆就是五年。曾国藩始终没有忘记这个青年,咸丰十一年的时候,曾国藩专折奏调他进入军营,由此,赵烈文开始了真正的曾国藩幕僚工作,这年他刚刚年满三十岁。两年后,也就是同治二年,由于工作出色,就连在攻打南京城的曾国荃多次向曾国藩索要赵烈文辅助他。同时做曾家兄弟的秘书和“高参”,可见曾氏兄弟对赵烈文是如何器重了。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3.jpg

曾国藩书法



有一回二人闲谈时,曾国藩说自己靠自强不息之道“粗能有成”。赵烈文笑着对他说:“师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曾国藩的胜利当然靠的是与太平军作战而得来的,怎么这倒成了十之三四,而与世俗文法战却是成了十之五六。这在当时,显然是奇谈怪论。

所谓世俗文法,就是指那个时代的腐败政治系统、烂掉的八旗绿营、颓唐的士林以及失去规范的社会。所谓文法,就是指各种潜规则等等。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承认世人看到的只是表层,赵烈文看到的才是咸同年间动乱的本质。更令曾氏本人没有想到,也是他不愿意去想的,是赵的下面这番话:“今师一胜而天下靡然从之,恐非数百年不能改此局面。一统既久,剖分之象盖已滥觞,虽人事,亦天意而已!”曾氏的胜利造成了什么局面?这就是后来王闿运在《湘军志》中所说的:“其后湘军日强,巡抚亦日发舒,体日益尊”的局面,也就是曾氏所极不愿见到的“外重内轻”的局面。正是基于这种透辟的认识,赵烈文成为那个时代极为准确地预见清王朝崩溃的第一人。

也就是在这之后的几天,师生二人聊天,谈及了一个最重大的话题,那就是关于清朝兴亡,由此赵烈文成了预见大清将亡国的第一人。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4.jpg

慈禧太后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1867年7月21日晚,曾国藩刚刚被赵烈文用药物治病有了些起色。“初鼓后,涤师来畅谈。言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曾国藩再一次蹙着眉头问赵烈文。赵烈文平静地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说,现在“天下”治理已经很久了,已经发生了太多败坏问题,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皇室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清廷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事情。

曾国藩一惊之后,继续深入探讨:“然则当南迁乎?”

中国历代都是在黄河流域建都的,因为战乱,也几次迁都南方,留得半壁江山。

赵烈文的看法是:“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清政府已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隅。接着赵烈文又详细地说出了一些看法,最后曾国藩绝望至极 以至于曾国藩绝望地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 一番痛苦之后,曾国藩又提出了说出了新的想法,希望赵烈文能重视当朝的恭亲王的“聪明”和慈禧太后的“威断”,以此希望他们能够避免“抽心一烂”、“根本颠仆”的结局。而赵则坚持己见说,我曾见过恭亲王的小照片,认为奕訢“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慈禧“威断”反将使她更易受蒙蔽。

之后的一年七月下旬,曾国藩被任命为直隶总督,终于有机会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同治帝、恭亲王奕?等,几天之内四次受到慈禧太后的召见。直隶总督之职位不仅使他能近距离观察清王朝的“最高层”领导,终于曾国藩得出了“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时局尽在军机宫邸、文、宝数人,权过人主。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在说完甚可忧耳之后,他彻底相信了赵烈文的理论。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5.jpg

恭亲王



也就是在这天,赵烈文听一个叫竹庄的朋友说,当今皇上聪慧却不愿意读书,一天跟他的师父执拗起来,师父无可奈何,于是哭着向小皇帝进谏。当时读书正好读到“君子不器”,同治皇帝用手遮住器字下边的两个“口字”对他师父说:“师父看此句何解?”老师看到小皇帝这样聪明可爱,让他知道“君子不哭”,于是就破涕为笑。又读“曰若稽古帝尧,曰若稽古帝舜”,小皇帝把帝字皆读“屁”字,赵烈文在日记中这样评价到,观此则圣禀过人,而有雄杰之气可知。天祚国家,使益出于正,吾民其有豸乎?要知道当赵烈文跟曾国藩彻底说出清朝灭亡的时间段的时候,他内心也是痛苦失望矛盾的,何尝不希望同治皇帝能够扶大厦将倾?希望自己说的话全都不会应验。与曾国藩相处密切的这段日子虽然只有一年左右,但却成为了赵烈文一生最重要的时间,同时也是他《能静居日记》最有价值的部分。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6.jpg

曾国藩画像



赵烈文收到曾国藩亲自题写的扇面“千古江山”,这天赵烈文深情地写道四字“戈画遒劲”“数十年向不为人书扇,此厚意可感”赵烈文多次突破了曾国藩的规矩。曾国藩在自身重大问题上都向赵烈文征询,比如是否接家属来总督,比如重要的人事研究,还有一个曾国藩要辞职的重大事件,赵烈文都曾推心置腹予以劝谏。从曾国藩如辞去总督归乡后个人安危以及造成军队重大震荡,从而直接危及朝政,苦口劝谏要他避免“大乱之道”,“两楚三江伏戎数千里,所惮一人耳。师今日去任,明日必呼啸而起。师至时而欲悔,上负君父,下负黎庶,不已晚乎?”赵烈文一番肺腑劝谏让曾国藩终于下定决心接来家属安心工作,正如曾国藩所说:“足下今夕之言,使我心意开豁”。正是赵烈文的幕后影响,从而全面地支撑了曾国藩重大问题的走向。如果说这些都是他工作范畴,那么下边的事情则更显二人非同一般。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7.jpg

曾国藩书信



两年后,曾国藩北调直隶总督,赵烈文跟着北上,几经劝勉后,赵烈文出仕。

同治八年,曾国藩保举赵烈文署理广平府属之磁州,赵烈文以“冲”、“烦”、“难”三字要缺,不适合毫无资历的他去就任。第二天赵烈文亲自去找曾国藩,力陈大缺非初任所宜,尤其这样的肥缺更不适合自己去担任,希望找一个偏远贫乏的地方去给百姓办点实事,以此报答老师。曾国藩坚持不同意,几经劝勉,希望他能在繁难事中磨砺。在此之后的几年里,赵烈文又转任易州知州,在他并不漫长的仕途时间里,可以完全体现出他对百姓非常爱护,为政清廉,查案、断案迅速公平,在他日记中多见为政地点关心旱涝收成,是一个典型的晚清良知官员,在同治九年的三月里,他给百姓开凿水利,深得民心,他劝游手好闲的人要勤耕作、戒赌博,下乡工作忙到午后才找个小地方休息吃午饭,吃的都是自己带的干饭小菜,村民给他送来一壶热水,他都要付钱。赵烈文这些为政品德,在晚清官员大多糜烂腐坏的时代显得非常可贵,果如曾国藩曾经所预料的那样“伊必一好官,能做事。”自此赵烈文与曾经的师友多以书信来往,全力安心工作。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8.jpg

李鸿章



同治九年,赵烈文记述了一段非常值得回味的话“涤师复任两江,李合肥移督畿辅,可为怪事。并闻江都马新贻被刺而死,尤为可诧。”之后的几天李鸿章见到赵烈文说出了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话。称赞了赵烈文的工作能力后,李鸿章说:“足下文学优雅,然我向以足下为办事之才,今事理明白如此,我见果不谬,可惜往年不肯至我处,若早来,彼此有益多矣。我自愧幕中未有造就一人,皆我无才德之故。”赵烈文听了这话表示谦逊感谢,李鸿章接着又说:“磁州大道首站差使如何?足下初仕,曾老夫子即畀以盘错之任,想有所见,然亦大胆矣……”通过这段对话,可以想见李鸿章因没有赵烈文这样的幕僚而心里不是滋味,并且对曾国藩如此“重用提拔”赵烈文也有所腹诽。紧接着用其“听取汇报”式的问话跟赵烈文沟通了几个问题。赵烈文对答后,遂向他问起曾国藩南下日期。于是就有了师生二人最后一面的简要沟通。

赵烈文天未亮就去追赶曾国藩一行的,见到曾老师后,赵烈文先是表达了对曾国藩六十寿诞的祝贺,继而便以为官一年无所政绩表示惭愧。曾国藩却称赞说:官声极好,足见有才。曾国藩想说的不是这个,最重要的却是下边的话:“素性高尚又最多情,做此小官,既不能展抱负,而我又要南下,不能履行过去你我约定,现在竟然不能为足下摆脱奈何?”在别人眼里赵烈文这个职务极其耀眼,让很多人嫉妒,在曾国藩眼里,赵烈文做的是“小官”,不能真正施展他的才华。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9.jpg

曾国藩书法



此时,赵烈文却给曾国藩减压,一味地安慰他:“牧令要官,不可云小。官不负烈,烈负官耳。”还说,“过去我跟随老师您,都是因为追随您的杖履是中人生乐趣,没有奢望老师还有南下任职的机会。现在学生既然有了工作职责,过去一年工作压力很大,内外贡献都不大。当初老师奏调学生为政,也是勉励我整饬吏治,现在一点成绩也没有,看到老师南下我就要南下,这样会让别人以为结党营私成为笑话,而且在仕途上也没有这样的政体,我现在因老师为我个人的荣辱让老师多次为难,这也不是我当初的愿望。”听了赵烈文的话曾国藩非常感动,知道赵烈文非常体贴理解自己,几天后,看着恩师曾国藩远去南下的背影,他写下了“十六年来馀别泪,三千里外抵归程”的感伤诗句。

乱世奇人曾国藩幕僚赵烈文,首位提前五十年预报清朝亡国的前瞻者-10.jpg

常熟赵烈文故居



同治十一年二月的一天对于赵烈文来说无异于是最痛苦的日子,这一天他得知恩师曾国藩在江都官署病逝。赵烈文在当天日记这样形容自己感受“惊悉涤师于二月初四日在江都官署薨逝之信,五内崩摧,顷刻迷闷,奋力一号,始能出声。”突然的大噩耗对于赵烈文打击巨大,紧接着在第二日的日记里,他这样写着“夜卧通夕不寐,思念畴昔,涕泪盈把。”由于相隔千里,公务在身又不能亲身前往悼念,如果自己仅仅写一封慰问函又实在难安。最大的悲痛往往不拘于形式,他与曾国藩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形式礼法。接下来的几天因为过度悲伤患病,却坚持带病工作,日记中看到,这段日子他都在打听问讯老师去世详情,得知老师去世前并未遭受痛苦,“吉祥善逝,安坐含笑”后深得安慰。给曾纪泽的信中曾这样深情地回忆与涤师最后分别的场景:“忆前年送行,师尊于车马纵横之中,送烈至门,坚辞不可,怆然而别。情景犹在目前。每一念及,心如糜割。”他又自责在老师生病时候不能亲自服侍照料,自己又受恩极深,甚至骂自己还是个人吗?可以想见赵烈文已经悲伤到了方寸大乱的地步。

在十个月之后的初六,日记中显示,赵烈文已经苦于官政,要辞职,于是向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报告,李没同意,赵烈文打算第二天再提出。就在第二天发生了一件让赵烈文更震荡灰心的事情。同治皇帝因患天花去世,“午刻至督署上谒,则已接凶问,于初五酉刻上宾矣。疏远小臣,无涕可挥,惟觉心中震荡不宁而已。”当他再次求见李鸿章时,李鸿章正闭门谢客,听说是赵烈文来了,就让他到内室说话。当时李鸿章非常不安,赵烈文安慰了他几句后,又提出辞职,李鸿章非常真诚的加以挽留。赵烈文坦率地跟他说:“余云烈辈在世,譬一草芥,自揣无益于人,胡为久恋栈豆……”在此之后的不长时间,赵烈文终于获准辞职,飘然回乡,经历了大格局之后,他知道距离大清王朝“陆沉”的时间越来越近,目睹了所有希望都破灭后,他终于飘然回到江南,过上了属于他自己的真正生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226066085656663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15 10:31 , Processed in 0.07981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