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嫉妒心很正常,但凡有点好胜心和上进心的,多少都会拥有嫉妒心。
不同的是,
有人可以将之控制在合理范围,把嫉妒心转化为动力,更加努力地追赶他人的步伐;
有人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让嫉妒心吞噬了自己的理智,走向扭曲的方向,往往不自知。
今天要讲的外贸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超强嫉妒心的员工,在公司利益至上的处理原则下,如何持续影响整个公司的外贸部门,直至外贸部面临瘫痪。
故事背景:同时入职,发展不同
小林和小贾是故事的主人公。
两人前后脚入职,且年龄相当,工作经验都是两年,英语都不错,作为新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同时被寄予重视。
但是,短短一个月,
两人的业绩和地位出现极大的差距,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小林的经验更丰富,原因在于之前的工作中,
主攻客户开发,公司内部各自为战,一切都靠自己慢慢摸索,因此练就了一身技能。各种软件、文档整合、合同文件等都信手拈来,外贸整套流程、如何对接各类人马,也都不在话下。因此,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不到一周就收到几个优质客户的回复,一个月下来,俨然成为公司主力,业绩量逐渐遥遥领先。
小贾呢,虽然也有两年外贸经验,但是之前供职于外企,工作主要是
被动接收国外总部的客户资源分配。公司结构完善,什么文件、工作,通通划分细致,不需自己动手。因此,进了这个新公司,除了英语标准流利这个优势,等于从头开始学习外贸客户开发的技能。一个月下来,没有什么进展。
本也无可厚非,毕竟一切都是公平竞争,个人能力差距是自己导致的。但是私底下,
公司和其他人,包括二人自己,却会暗自对比,毕竟二人本来的地位是相当的。
矛盾原因:嫉妒成为整个事件的引线
小林性格大大咧咧,有点男儿气,不爱计较小事,属于理智大于感性的女汉子性格,却也导致自己忽略了锋芒毕露引起的嫉妒心。
小贾的性格比较偏激,这是小林一直没意识到的。直到最后二人彻底闹翻,
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乐观心态,竟然都成为她嫉妒的目标之一。仔细回想,才察觉原来小贾的嫉妒是从刚入职就开始的。
两人入职两周时,部门大扫除,小林急忙处理完邮件加入团队大作战。主管让小林去换水,小贾半真半假地来了一句:
别让她干活,她可是大忙人,业绩多,哪能让她干这种活。小林嘻嘻哈哈没回答,大家也都一笑而过,这事就这么被忽略了。
直到最后被想起,小林觉得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很能反映问题的根源。
如果事情仅限于两人之间,也就没有后面的这些长远影响了,顶多两人互不干涉,彼此看不顺眼。
但是,公司的插手,硬生生将这个矛盾一步步激化,导致它的影响扩散到整个公司。
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小林几乎被要求参与到任何事情上。
帮忙接待客户、做文件资料、带新人、培训等,总之哪里需要哪里搬。偏偏小贾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不愿接受小林的参与。
小贾给客户做的合同,条款乱七八糟,翻译得太优美,没有商务化。小林在公司悄悄安排下,熬了个通宵做好了这份十几页的英文合同。公司领导本可息事宁人,不用说出来,但是偏偏为了激励小贾,
故意说了些貌似“语重心长”的话。
公司搞了个竞争大赛,偏偏让二人各带1个小组,最终小贾输的很惨。恨意更深一层。
小贾接待客户,文件资料做不出来,客户着急离开。公司让小林陪着做到半夜才回家休息,小贾不仅不感激,反而更加抱怨:
离她不行了么?公司太偏心。
这样的对立数不胜数。
本也无可厚非,后来的几次利益划分让事情超出控制了。
公司利益至上的处理原则,激化矛盾
公司的客户划分,是以谁先得到回复,就由谁来负责。因为当时并没有CRM软件系统,没法及时发现是否联系了同一个客户。
第一次,两人前后脚联系了同一个客户。小贾先得到回复,小林紧接着得到回复且已经和客户互动得很好。原则上属于小贾,
但是公司判给了小林,因为客户已经不搭理小贾了。
这事当时小林拒绝了,但小贾当时就气得转头就走,客户也不要了。公司的做法是:
找小林谈话,让她大局为重,不要介意这点冲突,一切以拿下客户为目的。带着对公司的知遇之恩,小林接下来这个客户。
后来,小林刻意找出一个客户,转让给小贾,以示补偿。小贾的回复是:
谁稀罕你的垃圾客户。
第二次、第三次......每次的客户冲突,
分配原则置之不理,全是以客户和谁互动得更好,就是谁的。小林也有被分走客户的时候,但是介于第一次的矛盾,没有怨言;小贾的嫉恨却是越来越深,认为无论怎样分配,都是公司对她的不信任。
到后来,明知道和小林客户冲突了,为了抢客户,仍然不惜一切地和客户联系,就为了将客户抢走。久而久之,小林越来越小心谨慎,小贾越来越歇斯底里,彼此都过得很辛苦。
公司非但不想办法制止,
反而非常认可这种方式,认为这样可以激励大家努力争取客户。于是其他员工为了避免自己的客户被分走,更是效仿小贾的做法,乱成一糟。
这样的情况恶化,是在一个客户来访。
小林和客户约好了来访的时间,谈到了合同阶段,就等客户来了之后签订合同。哪知这个客户又是被小贾悄悄联系了。小贾哭到公司面前,一点不让步。因为当时小林业绩已经冲的很好,小贾却一个订单没有。公司在用人之际,
不想让老员工离职,引起动荡,于是再次偏帮小贾。因为客户谈到这一步,最后签订合同时,无论小林在不在,都不会有影响。
结果就是,小林再次妥协了。客户来访,小贾喜滋滋地接待客户,签下来订单。客户问起小林,说她在休假。接待那几天,小林躲在办公室没敢露面。
事后的补偿是,公司当众赞叹小林的顾全大局。
两人的关系象征性地和缓了许久。
这次的事件之后,小林突然觉得有些累,忍让得太多,公司总是让她以顾全大局为主,一再迁就。
最后的导火索:
仅是因为上述这些,仍不足以影响深远,一些其他的事情处理,才又加深了小林的逆反心理。
小林一开始的风头很盛,引起的嫉妒心不止来自一人。公司里有几个和小贾同气连枝。于是,小贾逐渐联合他们,将小林孤立。聚餐时,故意和大家打打闹闹,小林不好融入;平时上下班、午休,孤立更严重;小林偶尔说话,会被小贾故意大声截断......每天的氛围很压抑。在上次的客户订单被夺之后,小贾的气焰更盛。
这种孤立,让小林很惆怅。公司的做法是:
找小林谈话,让她一次次低头,宽容大度一些,因为小贾脾气不好,而小林格局大,为了大局着想。一捧一杀,让小林一次次妥协。
紧接着小贾接到一个大项目,全公司忙着协同作战,小贾的风头终于一时无人能及。然而,长久的矛盾不是因为有了业绩就可以偃旗息鼓的。
小贾本以为小林就此消沉,却发现被她比下去的小林依然每天激情无限地工作着,丝毫没受影响,于是更加气愤。她的原话是:
自己没订单时嫉妒小林的业绩;自己有订单了,小林却依然心态那么好,她嫉妒小林的心态。
这话是公司领导亲自告诉小林的。
小贾和小林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小林沉默,小贾天天挑事。时不时说小林动她客户,动她电脑,动她资料,故意不帮忙......etc.
由此引发的长远影响
后来,小贾因为要回家乡,突然离职了。小林的工作环境和谐了一些,却也是如大战后的战场,千疮百孔。
有了这两人的先例,
公司的员工都知道客户划分的标准,私底下抢客户的事件屡试不爽。一开始是仅限于老员工,后来主管抢下面员工的,主管抢主管的,总是发生。每次,都有一个受委屈妥协,一个计谋得逞。
一次,小林再次遇到强敌,一手带起来的一个部门负责人,不知含了什么心思,专门私底下悄悄联系她的客户。有一次客户来的时候,直接拆穿了,她若无其事。小林后来专门调查了一下,发现她是故意为之,很生气,也不想再重蹈覆辙。本想公司能够做主给与警告。
结果是,一如既往,
公司连明确地暗示都没有,息事宁人地劝诫小林不要表现出气愤,以免影响两个部分的员工。这样下来,那个同事更是肆无忌惮。
小林不只是唯一的一个被这样对待的人。离职后和老同事联系,才知道他们离职的背后都包含着这样的原因。
逐渐地,继小贾和小林离职,不到半年时间,
老员工一个不剩,全都离职了。新员工就像流水的兵,一批换一批。没了几个老员工主力,新员工又衔接不上,整个外贸部门捉襟见肘,老板忙得发疯,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业务员分担。
结语
与其说是一个单独的人物和公司,不如说是一类员工和公司的缩影。
为了留住员工,不惜一再牺牲老实人的利益;
为了顾全大局,高估了自己的隐忍;
为了利益,不顾公司制定的客户管理原则;
为了激励员工,刻意制造竞争。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表面上看,公司似乎没有明确地错处,为了订单没错,为了留住员工也没错。但是,
自己制定的规则尚且不遵守,又何谈让员工遵守?该保护的不保护,却一再利用小林这个老实人的宽容,最终含了忠臣的心,就没有过错吗?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小林为何要一再忍让,可能当局者迷吧,我这个旁观者无法理解她对公司的那份感恩,也没有她那份深明大义。她和小贾一开始是最亲密的好友,一心想修复友谊,这也是她一直隐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觉得,事情发展到最终那一幕,小林自身的隐忍和迁就,也有很大的责任。她不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话说回来了,
若是她当时不那么顾全大局,不知是否会是另一番局面?小贾会愤而离职,还是她被强制转让客户?我不知道,想象不出。
各位看官,你们对此如何评说?这件事情中,有你们曾经相似的身影吗?
<div class="pgc-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