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586|回复: 2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2 2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

——国宝文物贾湖“骨龠”的出土、仿制与音响解读讲座成功举办

2019年4月18日16点30分,“第36届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第四场公益讲座《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国宝文物贾湖“骨龠”的出土、仿制与音响解读》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小音乐厅如期举行。主讲人是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二级)、著名笛龠演奏家、音乐史学家、国家专利乐器“九孔龠”、“七孔笛”的发明人刘正国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jpg



施忠院长首先介绍道:刘正国教授是当今音乐学界极其少见的一位集科研、演奏、创作于一身,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与演艺双栖的笛龠艺术家,也是我们音乐学院现在唯一的一位“二级教授”;他不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在学术之路上也是成就斐然。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2.jpg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刘教授就埋头于中国古乐史的理论研究及古龠乐器的考证、开发,潜心研究数十载。曾参加并完成过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科研编著,如《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以及《中国古龠考论》等;目前,担任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管乐器文献、图像及文物资料集成与研究”的首席专家。本场讲座便是刘教授历经数十年,持之以恒的考证、研究成果之生动展示,相信在座的慕名而来的校内外师生朋友必能听有所获、学有所得。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3.jpg



刘正国教授感谢了施忠教授的主持和介绍,同时感谢了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组委会给予他这次机会,面向公众传播绵延九千年的“骨龠”音乐文化。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4.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5.jpg



接着,他阐述自己介入这个课题的由来以及这一研究课题的重大意义。贾湖“骨龠”是人类史前音乐文明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族管乐器的开端之一,距今已有9000多年的历史,贾湖“骨龠”自上世纪80年代中首次现身以来,迄今已分三批出土了40多支,这些骨质的乐管虽经近万年的掩埋,至今仍可以吹之成声,是世界音乐考古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音乐文明有着八九千年历史可考的凿凿之物证。然却由于年代的久远、史料的缺乏而殊难稽考。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6.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7.jpg



刘教授首先从“龠”字的考释、河南贾湖“骨龠”的由来,以及“骨龠”的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了简明阐述。他指出:自汉至清的两千多年来的历代文献都有着明确的“龠如笛”记载,“龠”的雏形发轫于远古时期的吹火管,成形于新石器时代的“骨龠”,首次变革为黄帝时期的“苇龠”,再次变革为秦汉时期的竖吹之“笛”。作为国宝文物的贾湖“骨龠”,其考古的发掘先后分三批出土,总共出土有40多支;出土“骨龠”开孔数参差不一,包括二孔龠、五孔龠、六孔籥、七孔龠及八孔龠等。刘教授表示,其实“骨龠”的孑遗在当代的民族民间仍然存活着,比如中原的“竹筹”、塔吉克族民族乐器“奈伊”等古老乐管,依旧保持简单质朴的“斜吹”之法,中华九千年的音乐文明藉“龠”可以一以贯之。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8.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9.jpg



接着,刘教授以“骨龠”的三次考古出土作为主线,向大家讲述“骨龠”的前世今生。同时辅以实器仿制的展示、现场吹奏的方式,带着我们一起来破解史载“龠如笛”的千古之谜,将失传久远的“斜吹”龠文化重新带回到大家的面前。由于年代久远,贾湖“骨龠”出土原件的残损严重,刘教授对贾湖“骨龠”进行了各种材料的原型仿制研究:最初采用替材的竹管仿制,音律与出土原件完全相同;随后采用鹰、鹤类翅骨的实材仿制,以及采用现代的3D打印技术进行1:1仿制。刘教授在仿制乐管的现场演示中特别指出:目前多类电视节目中在展示贾湖“骨龠”的音响时,皆存在着乐管造假的错误示范,其“破口竖吹”的做法,是将贾湖“骨龠”八九千年的历史削减了至少五六千年,成了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仅有两千多年历史可考的“笛”了!当他现场为大家展示“骨龠”真正的“斜吹”技法,流利而畅达地演奏仿制“骨龠”的音阶和曲调时,全场的听众皆为之惊叹!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0.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1.jpg



在演示贾湖“六孔龠”、“七孔龠”的音响时,刘教授介绍了他在本世纪初(2001年间)应邀参与贾湖遗址二批出土“骨龠”的实物试吹和测音情况,现场播放了他在16年前测音采样吹奏贾湖“骨龠”时的珍贵视频,演奏的乐曲有:《小白菜》、《春江花月夜》、《沂蒙山小调》、《梁祝》等民歌名曲。通过试吹和测音,他得出的结论是,贾湖“骨龠”能完整的演奏七声音阶和多宫翻奏,其音域宽广且音色嘹亮;讲座的现场,刘教授还特别邀请了南京民族乐团著名青年演奏家于东波先生,用鹰翅骨仿制的“七孔龠”现场吹奏了他原创的“龠”曲《诸神的踪迹》,以充满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演奏,表达了对华夏民族远古先民智慧创造的无比敬意。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2.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3.jpg



在解读第二批出土的“二孔龠”的音响时,刘教授试吹演奏了湖南民歌《洞庭小调》,并为其测音。此外,解读出奇妙音响的还有一管“无孔龠”,也就是一根不开任何音孔的空骨管,考古专家们根本就不认为是乐器;但刘教授通过格物致知发现,“无孔龠”可以运用管端“斜吹”之法,吹奏出“do、mi、sol”三个自然的泛音;再通过手控交替开闭管还可以完整地吹奏五声音阶,乃至于《阿细跳月》、《飞歌》等完整的乐曲。据此,刘正国教授认为,“音阶”并不是人类的创造,而是物理振动的自然天成之声学现象;他说这个道理古人其实早就明白,如《乐书要录》就有“(七声)兆于幽冥,出于自然;理乃天成,非由人造”的记载。为了证明任何材质的空管都可以自然地吹出音阶,刘教授现场竟然用硬纸卷成了一个空管,运用“斜吹”技法及手控开闭管口的方式,为大家吹奏了一曲《苗岭的早晨》,引来了全场的掌声雷动。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4.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5.jpg



第三批出土的贾湖“五孔龠”可以与内蒙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五孔龠”相对应,即所谓“南贾湖、北红山”。刘教授现场用鹤类尺骨仿制的贾湖“五孔龠”,完整地吹奏了外国著名乐曲《山鹰》。更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斯洛文尼亚考古出土的“迪维·巴贝”熊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骨管乐器,其用已绝迹的冰熊腿骨做成的,距今已经超过了四万年。刘教授曾受邀出访斯洛文尼亚,到达出土熊骨笛的“野人洞”实地进行考察,并获赠其原件的1:1复原仿制品。讲座现场,刘教授用该“迪维·巴贝”熊骨笛的仿制品吹奏了一曲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奏响了中西音乐文明交汇的赞歌。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6.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7.jpg



最后,刘教授总结道:作为一种八九千年前七声齐备的吹管乐器,贾湖“骨龠”足以代表人类史前这一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最高成就。虽然骨管吹器的出土在世界各地并非罕见,有些年代甚至更加久远。但是像贾湖“骨龠”这样成批出土,有着相当规范的孔制,至今仍能吹之成声,并可作多种宫调翻奏的完形骨管乐器,在全世界考古发掘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为贾湖“骨龠”正名,方能真正地贯通华夏九千年的音乐文明,还将为我们揭示远古华夏吹器的西传东渐、人类音阶意识的觉醒、中国吹管乐器的正本清源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8.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19.jpg



本场讲座过程中,刘教授高超的“骨龠”演奏技法,引得到场听众惊叹声声、掌声连连,感受着中华远古“龠”乐之美妙。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20.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21.jpg



讲座结束之际,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对刘正国教授这种深入浅出的讲授、辅以现场演奏的方式表示了高度赞赏,他认为兼具学术研究与演奏实践的刘教授让现场观众领略了一场融合文字学、文献学、史学、考古学、乐器制作和演奏学等多种学科的专业讲座;这既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也是一场带大家穿越千年乃至万年时空隧道的古龠音乐会。刘正国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研究和探赜,以破解“龠如笛”的千古之迷,开创了当代古龠演奏艺术之先河,这样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在座年轻学子们继承和学习,让我们为刘教授喝彩!也为中华民族九千年的音乐文明喝彩!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22.jpg



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刘正国教授讲座解读国宝文物贾湖“骨龠”-23.jpg



文案:沈艺、王鹏

摄影:赵沁暘

编辑:杨芮、李雪桐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今日头条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823632366348538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2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千年前中华七声音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2 22: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8 01:08 , Processed in 0.09833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