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波密县易贡乡加拉村附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宁生(左二)和同事一起向当地村民了解2015年发生在易贡湖边上的泥石流情况(4月1日摄)。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一批科研人员在易贡藏布流域等区域开展扎木弄沟地质灾害链诱发下游河道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与危险性评价的调查。该调查以西藏波密县易贡湖扎木弄沟2000年及历史上其它地质灾害链事件为背景,调查该灾害链诱发下游河道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特征、位置、范围及灾害损失,以预测该区域灾害发展趋势,对诱发下游河道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并评价灾害链对易贡湖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的影响并提出减灾措施与建议。据介绍,该流域在1902年和2000年分别发生大型滑坡泥石流,自2000年以来的17年里,每年发生滑坡泥石流多达10余次,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在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宁生(中)和项目组成员蹇丽娟(左)、刘丽红(右)在讨论扎木弄沟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情况(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在波密县易贡乡加拉村附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宁生(右)和项目组成员刘丽红在采集易贡湖边上的泥石流堆积物(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在波密县易贡乡加拉村附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宁生(右)和项目组成员蹇丽娟在采集易贡湖边上的泥石流堆积物(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在波密县易贡乡加拉村附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宁生(左一)和项目组成员刘丽红(左二)、蹇丽娟(左三)、佘德彬(左四)在测量汇入易贡湖的山泉流速(4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07419029022315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