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长治平顺县,有一个与河南、河北相邻的古老小山村叫“东庄”村,毗邻浊漳河,村里目前依然保留着明清繁华时期的古建,是国家传统古村落。同时,村里还保持着宋代时期兴起的一种特色 民俗活动叫“刮街”。
“刮街”习俗源于平顺县东庄村,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并辐射到了漳河岸周边村庄。当地百姓又叫“刮大街”。特点有三最:参加人数最多、动用器具品类最多、活动路线最长,被排在当地各项活动之首。
“刮街”,也叫“刮大街”。“刮”的本意是指: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刮街”最早源于“打更”,是一项早期民俗活动,是借助神的力量将村中潜藏的妖魔鬼怪、邪恶污秽,驱赶出村庄,以求一年平顺安康。
刮街活动的时间是固定的,每年正月十六下午举行。十六上午,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们便开始准备,除准备所带器具外,还要化妆打扮,涂脂抹粉。
中午饭一般吃的早,饭后,便在村中的神庙或元宵活动的场地集中,村上能参加的人基本上都要出来参加。
下午活动开始,先由村上年龄最大的老人在三神庙前焚香祷告,然后鸣炮启程,队伍按事先预定好的路线将全村街巷“刮遍”,最后,再返回神庙,活动结束。
刮街队伍有严格顺序,走在最前面的是持两根三眼枪和放鞭炮的开路者,其后是两支火把,由谷草绑缚,长约三丈,由三四个人抬着。
然后是铡刀两口,砍柴刀两把,模具长杆两只。再次是灯笼,也分两排,一般为一排四只,共八只。
火斗由铁片做成,样式和水桶相似,但铁片与铁片之间有间隙,下面由铁片连接,上面开口,半腰有一柄伸出,柄为空心,一根木棍插在中间,作持火斗之用。火斗中放满木炭,自上往下,火焰熊熊。
再往后是持楼铧的四个人,楼铧也绑缚在木棍上,持楼铧人不时将楼铧放在火斗上熏烤,待其发红炽热时,浇以食醋,散发出阵阵醋香,称作打醋坛。
接着是八音会、五色彩旗,还有拳家伙(即 古代演练拳术时所用的乐器,和八音会的乐器有区别)。
后面是八仙和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将官武士和持刀杆剑戟的武术表演者。
刮街活动队伍按顺序排好后,便鸣炮起程,先是三声三眼枪响,接着便鞭炮齐鸣,队伍浩浩荡荡沿村中大街小巷行进。
一路上,火把熏腾,旗帜飘扬,鞭炮声此起彼伏,锣鼓震天,人群中呐喊声鼎沸,一派驱邪赶恶的气势。即使是深远萧肃的偏僻街巷,也在这种喧腾的氛围下热闹了起来。
活动中行进的路线安排煞费苦心,一般不走重复路,但要设计的尽可能走遍每个地方。待到将全村街巷全部“刮遍”后,队伍便又返回原出发地。
近年来,这项民间活动虽然还年年举行,但由于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这项传承几千年的特色民俗活动大都是老年人和孩子们参加,有点不如早年的隆重和神秘了。
早年东庄村举行刮街活动时,先由三家社首在五道将军庙前祭拜,然后排列队伍,鸣炮开始。队伍自西向东行进,从吕祖庙的庙拐到送子奶奶的堂上,再从崖边进入王家庄院。
此后便从王家庄院进入西圪廊,再转到东圪廊,出崖边经真武庙上碓臼圪廊,再经十字上向后进入后街,由五道将军庙前转出。
一路上,凡遇到大队人马进不去的地方,就全部由持火把打醋坛的人们认真熏腾刮扫一遍。特别是经过高墙深巷之处时,熏腾更旺,鞭炮更响,呐喊声更壮,俨然如追杀妖邪一般。
刮街人群所到之处,大家都要出来观看,感受驱邪逐恶的氛围,沾沾旺气,图个吉利。活动结束后,人们一身轻松,似乎经过这样一场彻底的刮扫、清理,整个村子就干净了,新的一年就顺通吉祥了。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29130448646308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