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将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等 24 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其中,小桔整理了地史上重大成矿地质事件以及 7 大战略性金属矿产成矿相关的地质事件。
地史上重大成矿地质事件
1、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火山喷发-沉积事件
该地质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台与塔里木地台上,或于古陆核边缘的弧后火山盆地或火山岛弧盆地中。其早期有一定规模中基性-基性火山喷发,晚期趋于稳定,以正常海相沉积为主。
成矿物质主要聚集在远离火山喷口的陆缘地带,而该成矿地质事件发生同时也正是地壳上水体与大气组分由还原性质逐步转化为弱氧化性质的时期。
由于火山喷发-沉积以及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使这次地质事件形成大量的“条带状硅铁建造”,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带,如鞍本、冀东等地。其中常有大型-超大型矿床存在。
2、中新元古代裂解事件
该地质事件主要发生在古陆块上。它是受当时全球性裂解作用影响而在古陆边缘附近产生了规模不一的裂谷、裂陷槽或拗拉槽。
在它形成过程中早期以拉张为主,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并伴有不同规模的火山喷发;晚期以挤压为主,沉积了一套以细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并逐渐地拼贴在古陆块上。
这次地质事件始于古元古代末,至中、新元古代最为鼎盛。在裂解中早期常伴有以Pb、Zn、Cu为主,Fe、稀土元素为次的成矿作用。
其含矿层或矿体多于火山岩层之上的碳酸盐岩中,沿一定层位呈层状、似层状分布,构成了不同成矿带,如狼山成矿带、中条山成矿带、康滇成矿带等。
3、早古生代早期海底火山喷发事件
这次地质事件出现在秦昆活动带中,它是在裂陷或裂谷向岛弧演化环境下产生的。中心海槽断裂发育,并控制海底火山喷发,而大规模火山喷发多发生在海盆发育的早期晚阶段,以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为主,属于偏碱质的钙碱系列。
火山岩中忱状熔岩与放射虫硅质岩十分发育,局部有科马提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类出露,与蛇绿岩套有些相似。
Cu、Pb、Zn、Au、Ag为主的矿化作用主要于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向铁镁质火山岩过渡部位。矿化规模较大,延伸数公里,如北祁连山成矿带。
4、晚古生代早期华南海侵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我国湘、桂、粤、黔、鄂、赣、闽诸省。它是在志留纪末华南加里东冒地槽褶皱隆起并与扬子地台拼合后发生的。
海侵始于泥盆纪初,并由西南向北、向东北进发,所以随海侵方向其地层层位逐渐升高,而沉积相也随之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有用组分在较大范围内堆积。
通常在沉积海盆的潮坪相与台地相之间有Fe、Mn、P沉积成矿;在礁灰岩相附近有Pb、Zn以及黄铁矿等矿化,而在陆缘局部地段受张裂构造影响有小规模火山喷发,有时也伴有Cu、Pb、Zn等矿化。这次成矿地质事件可一直延续至早石炭世。如湘中铁锰矿、粤北铅锌矿等。
5、晚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侵入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活动带中,分布较广,主要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它的形成是受海西中期构造运动影响,使活动带中洋盆或裂谷逐渐闭合或俯冲,向陆缘或岛弧带过渡。在这过程中发生较强烈的火山喷发,其沉积喷发旋回较好,通常为中酸性—中基性,具双峰式特征。
火山喷发晚期在陆缘有壳幔同熔型岩浆侵入。花岗岩常成带分布,分居结合带两侧。该地质事件以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最发育。在火山喷发-沉积作用的中期或早期晚阶段常有Cu、Pb、Zn、Au、Ag等矿化作用,位于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之间,如北天山、北山等成矿带。
6、晚古生代陆内喷发-侵入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扬子地台西部。它的形成是受东吴运动影响于早二叠世末期发生的,主要为玄武质熔岩及各类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其中以熔岩占绝对优势,属于大陆裂陷环境下产物。
喷发之后伴有各类岩浆侵入活动,以基性岩、超镁铁质岩最特征。在基性岩-超镁铁质岩中有钒钛磁铁矿以及Ni、Pt、Cu矿化作用。在重熔型花岗岩中有Pb、Zn矿化作用。在碱性岩中有稀土元素、稀有金属元素矿化作用,而在火山岩及其沉积夹层中亦有Pb、Zn、Hg、Sb等矿化。
在此必须提出,东吴运动在我国南方影响很广,但大多以上、下二叠统之间沉积不整合形式出现,其为金属矿化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7、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岩浆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沿海诸省。它是受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使中国东部陆内发生NNE向的构造形变,并置于前中生代构造层之上,同时伴有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活动。
喷发作用以侏罗纪晚期最发育,并且从沿海向内地将由酸性过渡为中酸性与中性;侵入作用于燕山中期最鼎盛,其从沿海至内地将由壳幔同熔型向陆壳重熔型演化。
在这过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有色、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南岭W、Sn、Pb、Zn成矿带,长江中下游Fe、Cu、Au、Pb、Zn成矿带,胶东Au成矿带以及东南沿海Pb、Zn、Ag与非金属矿产成矿带,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成矿地质事件。
8、全新世-更新世风化堆积事件
该事件分布甚广,主要在我国东部。在欧亚大陆形成之后,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亚热带,属中山-丘陵地区,在这条件下受南、北气候季节性变化及其他地质作用影响,使含矿地层或含矿岩体遭受了各类的风化作用,从而促使有用组分就地富集,或经搬运后异地富集。
依据原岩性质、富集方式以及气候、地貌等条件可将其划分出不同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含矿地质体残积层上形成的风化壳型或离子吸附型矿床;二是在含矿地质体周围河流、海滨上形成的砂矿床。前者有Fe、Cu、Au、稀土元素等,后者有Au、Sn、Nb、Ta等,如粤东稀有金属矿、黑龙江砂金矿。
铁
与铁矿成矿有关的重大地质事件
1、太古宙——古元古代火山喷发-沉积事件
太古宙—古元古代时期,地壳很薄,来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大面积喷发于广袤的海洋中。此时恰值全球大气缺氧期, 海底基性火山岩中丰富的铁质大量以二价铁的形式溶解在海水中, 形成富含铁质的海水。
25 亿年左右,大气中氧气大量聚集,即发生了全球大氧化事件, 海水中溶解的二价铁被氧化,以三价铁的形式沉淀于海底,形成条带状铁建造(BIF),后经区域变质改造,形成中国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分布于华北克拉通等古陆核及其边缘,以鞍本、冀东铁矿集中区为代表,在新太古代克拉通区, 往往形成许多大型或超大型铁矿床,如辽宁鞍本地区鞍山岩群中的铁矿、冀东滦县群和遵化岩群中的铁矿、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群、山西五台群、山东济宁群、河南登封群以及安徽霍丘群中的铁矿床等。
古元古代,形成一些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如山西吕梁群中的袁家村铁矿和冀东朱杖子群中的柞栏杖子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也形成于古元古代。
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占全国的45%左右。
2、中——新元古代裂解事件
中——新元古代,受全球性裂解事件的影响,在古陆边缘附近产生了规模不一的裂谷、裂陷槽或坳拉槽,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并伴随有不同规模的火山喷发, 形成了云南大红山式海相火山岩型铁铜矿、华北克拉通北缘宣化一带的宣龙式海相沉积型赤铁矿、华北克拉通上1.7 Ga 左右的河北大庙式岩浆型铁矿、四川泸沽式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等多种铁矿类型。
内蒙古白云鄂博式沉积变质型铁铌稀土矿床和海南石碌式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形成时代和成因虽有较大争论,但其主体可能形成于中新元古代。0.8 Ga 左右,受“雪球地”事件的控制,形成了中国南方的新余式和祁东式沉积变质型铁矿。
大西沟铁矿成矿模式图
3、早古生代早期海底火山喷发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中国南方湖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北、江西、福建等省。海侵始于泥盆纪初,并由西南向北、向东北进发,所以随海侵方向其含矿层位逐渐升高,而沉积相也随之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有用组分在较大范围内堆积。
铁和锰、磷通常在沉积海盆的潮坪相与台地相之间,以胶体的形式沉淀成矿,形成中国南方广布的宁乡式海相沉积型富磷赤铁矿矿床。
中国秦岭地区的大西沟式海相沉积型铁矿也形成于泥盆纪,但以菱铁矿为特色,可能与海底喷气-沉积成矿作用(SEDEX)有关。
4、晚古生代火山喷发-侵入事件
晚古生代火山喷发-侵入事件包括海相火山喷发-侵入事件和陆相火山喷发-侵入事件。
海相火山-侵入事件出现在活动带中, 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天山和内蒙古等地,形成阿尔泰蒙库、天山雅满苏、式可布台、莫托沙拉、内蒙古谢尔塔拉、黑鹰山等海相火山岩型铁矿。
陆相火山-侵入事件发生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大陆裂陷环境, 以基性岩浆活动为主, 形成时代为250 Ma 左右。岩浆侵入形成攀枝花式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岩浆喷出地表则形成了峨眉山玄武岩。玄武岩中铁含量高,以磁铁矿为主,磁性强,但磁铁矿分散,品位低,没有工业价值。
5、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岩浆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中国东部地区, 尤其是沿海地区,它是受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使中国东部陆内发生NNE向的构造形变,并置于前中生代构造层之上,同时伴有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活动。
喷发作用以侏罗纪晚期最强烈,长江中下游地区宁芜、庐枞等陆相火山岩盆地中发育的宁芜式陆相火山岩型铁矿(玢岩铁矿)与这一构造-岩浆事件有关;侵入作用于燕山期最鼎盛,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冶式、华北克拉通内部邯邢式、莱芜式、闽南—粤东和东秦岭地区的矽卡岩型铁矿与该期构造-岩浆侵入事件有关。
6、全新世—更新世风化堆积作用
此该事件分布甚广,主要在中国东部和南部,以风化淋滤型铁矿床为主, 陆相沉积型菱铁矿和赤铁矿次之,此外,还有滨海砂铁矿,如台北沿海的砂铁矿,但上述铁矿大多属于中小型。
钨
与钨矿成矿有关的地质事件
1、元古宙
最早的钨矿床为元古宙的层状矽卡岩型钨矿(如皖南的际下、巧川),层状热液型钨矿(如湖南的沃溪钨锑金矿)。更确切地说,元古宙的含矿层可能是此类层状钨矿的矿源层,可惜至今尚没有同位素年龄数据来确定其成矿时代。
在上述矿区获得的一些同位素年龄数据也往往被认为是加里东、海西、燕山期改造、叠加的结果。聂凤军等测得北京密云沙厂钨矿中黑钨矿的Sm-Nd同位素年龄为1430士93Ma。如果该数据可靠,该矿可能是我国有同位素年龄数据的最古老的钨矿。
2、加里东期
我国加里东期钨矿数量不多,但多达大型规模,主要发育在秦祁昆成矿带。在该成矿带的东部,中祁连有塔尔沟钨矿、小柳沟钨矿,在西部的东昆仑祁曼塔格白干湖地区新近发现有柯可卡尔德等钨矿,在北山地区有七一山钨钥矿。
钨矿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有关,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矽卡岩型、云英岩型及复合型。其中,塔尔沟钨矿石英脉的白云母Rb-Sr年龄为441 Ma,小柳沟钨矿的辉钥矿Re-Os年龄为436Ma,而柯可卡尔德钨矿与成矿有关钾长花岗岩的全岩Rb-Sr年龄为432. 3Ma,七一山钨钥矿的萤石Sm-Nd年龄为511Ma。
可见,我国加里东期钨矿的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420 ~450Ma,多数属于加里东晚期。
3、海西期
我国海西期钨矿的矿化强度不如加里东期,分布范围也更局限,矿床规模为中小型,矽卡岩型和石英岩脉型均有。如位于江南隆起的牛塘界钨矿属于矽卡岩型,规模为中型,与成矿有关岩体的全岩Rb-Sr年龄为289Ma;位于天北山地区的祖鲁洪和小白石头钨矿也形成于海西期,祖鲁洪与成矿有关二长花岗岩的全岩Rb-Sr年龄为284Ma,小白石头与成矿有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全岩Rb-S:年龄为294.15Ma;位于内蒙古北山地区的鹰嘴红山钨矿和国庆钨矿均达到中型规模,与成矿有关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前者为398.9~373.8Ma,后者为392~383. 3Ma,均为海西早期成矿。
4、印支期
我国印支期钨矿成矿强度亦很弱,分布地区和海西期相似,主要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北山地区及滇东南等地。位于大兴安岭地区的沙麦钨矿,属于石英脉型,中型规模,矿区辉铂矿Re-Os年龄为224Ma;位于北山地区的红尖兵山钨矿亦为石英脉型,中型规模,石英脉中白云母的Ar-Ar年龄为215. 2Ma;位于滇东南地区的南秧田钨矿为矽卡岩型,中型规模,其伴生辉钥矿的Re-Os年龄为207Ma。
5、燕山期
我国钨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205~65Ma)。其成矿强度之大,约占我国全部钨矿储量的84%。我国几乎所有大型钨矿都形成于该时期,且包括热液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花岗岩型等主要类型。该期钨矿的分布范围亦涵盖我国各主要成钨带,尤以南岭东段、南岭中段、南岭西段最为发育。
在燕山期,我国最早形成的钨矿有翠宏山矽卡岩型钨钥多金属矿床,与成矿有关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92. 8~199.0)Ma。到了燕山晚期(130~80Ma),钨的成矿作用相对要弱得多,但类型也包括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和花岗岩型,代表性矿床如莲花山(136Ma)、香炉山(121Ma)、珊瑚(108Ma )、栗木(106Ma) ,衫木冲(108Ma)、牛塘界(95.4Ma)、大明山(93. 4Ma)和拉么(98. 6Ma)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钨矿核心区(南岭钨锡成矿区)的外围,如桂中(大明山)、桂东北(珊瑚和栗木)、桂北(拉么)及江南台隆(香炉山)、东南沿海(莲花山)、滇东南(个旧)等。
6、喜马拉雅期钨矿
我国喜马拉雅期的钨成矿作用虽然强度不大,但从70~20Ma,主要分布在西南三江地区和西藏冈底斯地区,类型有石英脉型和斑岩型。该期代表性矿床有五叉树钨矿(69Ma)、石缸河钨矿(39Ma)和麻花坪钨被矿(21Ma)。在藏东著名的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中也伴生有钨矿资源,钨呈浸染状产于成矿斑岩(41. 6Ma)中。
铝
与铝矿成矿有关的地质事件
1、早石炭世
早石炭世是我国铝土矿的重要成矿期,形成南方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铝土矿产于下石炭统底部大塘组含矿岩系中,下伏岩层为寒武-奥陶系或志留系碳酸盐岩或砂页岩。矿石以一水硬铝石低铁低硫型铝土矿为主,矿床规模多为大中型,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1%。早石炭世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上扬子古陆及其周边,如贵州中部。
2、晚石炭世
晚石炭世是我国铝土矿的主要成矿期,形成北方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铝土矿产于上石炭统本溪组中下部的含矿岩系中,奥陶系或寒武系碳酸盐岩古侵蚀面上,是我国重要的G层铝土矿的产出层位。矿石以优质的一水硬铝石低铁低硫型铝土矿为主,矿床规模多为大中型,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53%。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晚石炭世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古陆及其周边和塔里木古陆西北缘。
中国铝土矿矿床分布图
3、中二叠世
铝土矿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含铝岩系中下部,石炭系或寒武系碳酸盐岩侵蚀面上。属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矿石以一水硬铝石高铁型或高硫型铝土矿为主。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1%。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地。
4、晚二叠世
铝土矿产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或宣威组含矿岩系中下部,下伏岩层为下二叠统或石炭系灰岩、砂页岩以及上二叠统玄武岩等。矿石以一水硬铝石高铁型或高硫型铝土矿为主。该期形成了堆积型铝土矿的矿源层-原生低品位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矿床规模多为小型,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3%。主要分布于云南和广西。
5、中晚三叠世
铝土矿产于上三叠统中窝组或安源群紫家冲组含矿岩系中下部,下伏岩层为中三叠统北衙组或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古岩溶侵蚀面上。矿石为一水硬铝石高铁型或高硫型铝土矿。矿床分布比较局限,探明资源储量较少,不足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1%。矿床规模多为小型或矿点,主要分布在江西和云南。
中国成铝区带分布图
6、古近纪-新近纪
铝土矿产于古近纪—新近纪玄武岩或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的红土风化壳中,属红土型铝土矿矿床,矿石为高铁三水铝石型。矿床规模为中小型(玄武岩风化壳)或大型(碳酸盐岩风化壳),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0.7%。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7、第四纪
集中分布于桂西南和滇东南,大地构造属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属堆积型铝土矿,铝土矿产于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岩溶区的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残坡积层中,矿石以一水硬铝石高铁型铝土矿为主,少量一水软铝石和高铁三水铝石。
镍
与镍矿成矿有关的地质事件
1、中元古代
中元古代长城系(纪)时期形成的山东桃科可能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形成时代最早的镍矿床,同一时期形成的镍矿床还有湖北梅子厂、河北杏树台、吉林新安、辽宁小女寨、新疆秦布拉克等矿床;新元古代时期代表性矿床有甘肃金川、陕西煎茶岭、四川冷水箐、江西德兴西湾、江西樟树墩、广西大坡岭、清明山、新疆兴地塔格以及河南周庵。中—新元古代是镍矿床形成的一个高峰期,全为岩浆型镍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边缘,与大陆边缘裂解作用有关。
中国镍矿分布图
2、早元古代
早古生代寒武纪是我国海相沉积型镍矿床的形成时期,在扬子地台南部贵州、湖南等地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中普遍发育有镍钼钒矿床,形成环境为碳酸盐台地相,代表性矿床为贵州纳雍水东、遵义庙子湾、遵义陈家湾、湖南大坪;奥陶纪为镍矿的静默期,我国在该时期未发现有工业矿床产出;志留纪时期为岩浆型镍矿床,主要分布在祁连造山带,代表性矿床有青海拉水峡、裕龙沟、沙加以及湖北银山寨矿床。
3、晚元古代
晚古生代时期是我国镍矿床形成的另一个高峰期,主要为岩浆型镍矿床,与造山带环境和大火成岩省环境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天山造山带、兴蒙-吉黑造山带、秦祁昆造山带以及峨眉山地区;泥盆纪代表性矿床有甘肃黑山、青海夏日哈木、牛鼻子梁、内蒙古小南山;石炭纪代表性矿床有新疆图拉尔根、内蒙古哈拉图庙、达布逊、布克矿床等;二叠纪代表性矿床有新疆坡十、坡一、喀拉通克、黄山、黄山东、葫芦、白石泉、天宇、内蒙古亚干、额布图、四川杨柳坪、云南力马河、金宝山、白马寨等矿床。
4、中生代
中生代时期我国镍矿床均形成于造山带环境中,主要分布在吉黑造山带和冈底斯造山带,均为岩浆型镍矿床,代表性矿床有吉林红旗岭、漂河川、赤柏松、长仁、福建长基、西藏玉古拉等矿床。
5、新生代
新生代为风化壳型镍矿床形成的主要时期,除黑龙江大金顶子和内蒙古白音胡硕矿床外,其他矿床均位于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代表矿床有云南墨江-金厂、元江安定、邦滇寨、南庄矿床。
锡
与锡矿成矿有关的地质事件
1、元古宙
元古宙锡矿储量约占全国锡矿总量的3.3%,分布于扬子地台西部(康滇地轴)及南部(江南隆起)。康滇地轴锡矿分布于四川西部,代表性矿床有会理岔河硫化物矽卡岩型中型锡矿;冕宁沪沽磁铁矿矽卡岩型中型锡矿。江南古陆锡矿分布于广西北部,矿床类型为热液脉型,代表性矿床有融水九毛一六秀大型锡矿、罗城一洞五地大型锡矿。
2、加里东期
加里东期锡矿储量约占全国锡矿总量的1%,零星分布于华南造山系的广西南部、东昆仑造山系的东部和祁连造山系的东部。华南造山系广西南部的锡矿以德保钦甲矽卡岩型中型铜锡矿为代表;东昆仑造山系东部以青海锡铁山海底喷气型小型铅锌多金属矿为代表;祁连造山系东部代表性锡矿床有甘肃塔尔沟和小柳沟矽卡岩一石脉型锡矿床,矿床规模为小型。
3、海西期
海西期锡矿储量约占全国锡矿储量的0.4%,分布于古亚洲成矿域东南部和西南部以及滨西太平洋成矿域东南部,包括天山造山系西北部、准噶尔造山系东部、吉黑造山系中部。天山造山系西北部锡矿有新疆温泉县喀孜别克云英岩型中型锡矿;准噶尔造山系东部锡矿为石英脉型小型锡矿。代表性矿床有萨惹什克锡矿和卡姆斯特锡矿。吉黑造山系中部锡矿多为伴生矿床,矿床类型以磁铁矿矽卡岩型为主,硫化物矽卡岩型次之,矿床规模为小型锡矿床。磁铁矿矽卡岩型代表性矿床有黑龙江逊克县翠宏山铁铅钥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矽卡岩型代表性矿床有庆安县徐老九沟铅锌矿和伊春五星锡矿。华南造山系东南部海西期锡矿仅福建南平西坑伟晶岩型妮祖矿含锡一例,矿床规模达中型。
4、印支期
印支期锡矿储量最少,仅占全国锡矿总量的0.3%,零星分布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成矿域东部,分布地区有三江造山系、松潘一甘孜造山系和东昆仑造山系。三江造山系有云南勋宋云英岩型小型锡矿。松潘一甘孜造山系有四川赫德石英脉型小型锡矿;四川甲基卡伟晶岩型中型锡矿。东昆仑造山带有青海砂柳河矽卡岩型多金属小型锡矿。
5、燕山期
燕山期锡矿主要分布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成矿域东缘,其成矿作用以华南造山系为中心向北逐渐减弱,其锡矿储量约占全国锡矿总量的70.5%,分布地区有华南造山系、内蒙古一大兴安岭造山系东部、扬子地台南缘、三江造山系、东南沿海造山系西南部、松潘一甘孜造山系西部、秦岭造山系西部、中朝地台东北缘。
6、喜马拉雅期
喜马拉雅早期锡矿分布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中的三江造山系,其锡矿储量约占全国锡矿总量的2.5%,锡矿床有云南西盟锡矿、腾冲来利山锡矿和小龙河锡矿、云龙铁厂锡矿和昌宁蒋坝地锡矿、川西措莫隆锡多金属矿床。其中昌宁蒋坝地和云龙铁厂锡矿为电气石脉型锡矿床,规模为中型;来利山锡矿硫化物型和措莫隆矽卡岩一锡石硫化物型,达大型规模。
利山锡矿硫化物型和措莫隆矽卡岩一锡石硫化物型,达大型规模。
7、第四纪
中国第四纪砂锡矿占全国锡矿储量的20%,分布于华南、扬子地台西侧、东南沿海和三江地区。其中.华南砂锡矿占全国砂锡总量的98.4%,主要分布于云南个旧、湖南常宁、广西大厂及富贺钟地区。云南砂锡矿以储量大为特点,占全国砂锡矿床储量的64.1%,以个旧砂锡矿为代表;湖南砂锡以品位富为特点,以常宁梅坪桥砂锡矿为代表,品位为0. 85%;广西砂锡矿品位低,仅为0.12%。三江地区砂锡矿通常分布于隆起区之间的盆地中。
钼
与钼矿成矿有关的地质事件
1、前寒武纪
此时期形成的钼矿较少,主要矿床类型为热液脉型和沉积(变质)型,除分布在华南的少量沉积(变质)型矿床外,主要为近年来,部分学者通过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技术厘定出的热液脉型钼矿床。如在东秦岭钼成矿带内厘定出了古元代中晚期到中元古代早期的岩浆热液成矿事件-石英脉型钼矿,如河南寨凹钼矿、龙门店钼矿,秦南伟晶岩型钼矿,以及新元古代早期的钼成矿事件-河南土门萤石-辉钼矿型钼矿。此外,在中条山地区也有此时期伴生钼成矿作用的发生,如铜矿峪铜矿、篦子沟铜矿和三岔沟金矿等矿床中。
2、加里东期
早寒武纪,以中国南方广泛发育的寒武系黑色岩系镍钼钒等多金属富集层为代表,一般成型的钼矿床很少,开发利用难度大,成因类型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大量的钼矿床(点)分布在秦祁昆成矿域内,成因类型以热液脉型为主。此外,在中国北方内蒙古也存在此类型的矿床(元山子)。寒武纪晚期,主要包括黑龙江多宝山、铜山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以及新疆喀拉大湾钼铁矿;奥陶纪基本无钼矿(点)产出;志留纪钼矿主要集中在东秦岭地区,包括河南东秦岭的银洞沟钼矿和姚店钼矿。此外,内蒙古、广西等也发育有此时期的钼矿点。
3、海西期/华力西期
此时期的钼矿床规模较大的矿床较少,主要分布中国西北部,少量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如新疆地区(延东-土屋、包谷图、三岔口、北达巴特、索尔库都克、库勒萨依等矿床)、青海(热水等)、内蒙古(乌兰乌拉、准苏吉花、重石山等矿床),矿床类型以斑岩型为主,其次为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型钼矿主要集中在重庆市北部地区。
4、印支期
此时期的钼成矿作用是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被认识和重视的,目前已经发现印支期钼矿床(点)几十个,主要分布华北陆块周缘(燕辽、华北陆块北缘中西段、西拉木伦、秦岭等成矿带内发现有印支期钼矿床)和天山东段和北山地区,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等类型矿床均有产出。如东戈壁、撒岱沟门、大苏计、查干花、流沙山、车户沟、黄龙铺(大石沟)、黄水庵、前范岭等;在西南地区零星出露,如云南普朗等矿床。此外,在南岭地区零星发育印支期钼矿床(点)。四川省沐川太平砂岩型铼钼(锇)矿等沉积型矿产也形成于印支期。
5、燕山期
为中国最主要的钼成矿期,该期形成的钼矿床不仅储量大(占全国钼查明资源量的76%以上),而且分布广泛,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地区广泛发育,国内已查明的超大型矿床几乎均形成于此时期,如岔路口、大黑山、金堆城、岔路口、鹿鸣、曹四夭、邢家山、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鱼池岭、东沟、千鹅冲、沙坪沟,此外还有众多的大中型钼矿床,如季德屯、大石河、兰家沟、杨家杖子、兰家沟、乌奴格吐山、大湾、夜长坪、石窑沟、雷门沟、竹园沟、汤家坪、园岭寨、德兴铜厂、富家坞、大宝山、园珠顶、鸡茏山、罗葵洞等。矿床成因类型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及其过渡类型为主,其次为热液脉型。
6、喜马拉雅期
随着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冈底斯成矿带的发现,使得此时期也成为我国重要的钼成矿期,钼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冈底斯和三江成矿带中,虽然钼矿床数量目前还不是很多,但已经表现出强大的成矿潜力,不乏超大型、大中型钼矿床产出,如西藏甲玛、驱龙、邦铺、程巴、汤不拉、拉荣、沙让、马拉松多、莽总、玉龙、扎那尕等大中型钼矿,云南马厂箐等矿床。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和矽卡岩型。
与金矿成矿有关的地质事件
中国金矿床形成于各个时代, 但以中生代和新生代最为重要。其中, 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些金矿床如台湾的金瓜石金矿、福建的紫金山、云南的老王寨以及胶东、小秦岭等金矿集中区的金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新生代, 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也以中新生代为主, 如四川木里的梭罗沟金矿(25 Ma 前后)、云南的拖布卡(50 Ma 前后)、贵州的水银洞、甘肃的阳山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49 ±2)Ma)等, 说明中新生代金矿仍然是找矿的重点。
中国代表性金矿床及矿集区分布示意图
摘引自——
赵一鸣:中国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王登红: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盛继福:中国钨矿成矿规律概要
高兰:中国铝矿成矿规律概要
孙涛:中国镍矿成矿规律初探
陈郑辉: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黄凡: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王登红:中国贵金属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7012886445883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