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415|回复: 0

书摘季:哲思——人文精神和医生的人文素质(三)对灵魂的尊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22: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b440000ca10eb11f8b7

——人文精神和医生的人文素质(三)对灵魂的尊重:医生要有高贵的灵魂

人的精神属性,除了头脑之外还有灵魂,我觉得灵魂与头脑是有区别的。头脑是一种思考能力,追求的是知识;灵魂则是一种精神的渴望,追求的是意义,人要活得有意义,有品位,有尊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生命是人身上的动物性,头脑是人身上的人性,而灵魂是人身上的神性,也就是超越性。因为人身上这种神性的因素,有对生命的神圣意义的追求,所以人是高贵的。我们现在对高贵这个概念已经很陌生了,大家都把金钱和财富看得最重要,没有人去理会高贵不高贵,可是在古希腊、古罗马,高贵曾经是最重要的人生价值。人是因为有灵魂而高贵,灵魂本来就应该是高贵的。所谓高贵,就是说在生活中、在你的行为中,你能够意识到和体现出你身上的神性,意识到和体现出做人的尊严。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医生的人文素质的第三点,就是要有高贵的灵魂的。一个优秀的医生不光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科学家,而且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我说的知识分子并不是仅仅从事某种知识性的工作,知识分子首先应该是一个精神上富有、高贵的人,可以说就是精神贵族。我们以前批判精神贵族,其实精神贵族有什么不好?精神贱民才不好呢,人在精神上应该富有、高贵,做精神富豪、精神贵族,真正可悲可恨的是物质很富有,社会地位很荣耀,精神却十分贫乏低贱。现在人们讨论知识分子的概念,特别强调他的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当然要有社会责任感,但是社会责任感的动力和基础是什么?应该是内在的精神追求,是严肃的灵魂生活。一个没有精神追求、没有灵魂生活的人,他去关注社会往往是从功利出发的,他不可能有真正的责任感。所以,我觉得灵魂的高贵是更根本的,一个有高贵灵魂的人,他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才称得上是知识分子。

我们说尊重人的价值就是要把人当人来对待,既把自己当人来对待,也把别人当人来对待。听起来这好像很平常,其实才不容易做到呢,真正做到的人很少,只有心灵高贵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比如医生对病人的态度,真正以一种人文态度对待病人,把病人当人,这并不容易,但从这里面就可以见出一个医生的灵魂品质。实际上所有精神高贵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待人平等,越是精神高贵的人,他待人越平等,他知道做人的尊严。凡自尊者必定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必定没有自尊,因为他根本不知人的尊严为何物。其实,当一个人不把别人当人的时候,他也就已经是在不把自己当人了,他已经暴露自己没有人的尊严和品质了。

把病人当人来对待,这在我们现在的医院是一个特别应该强调的问题。本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病人不是病,而是人,是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尊严的活生生的个体。尤其在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往往是他最脆弱的时候,是他的尊严感最敏感也最容易受伤的时候。他进医院的时候其实是很自卑的,带着一种受判决的心情,有种种顾虑和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医生的态度就会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医生自己往往意识不到,毕竟每天看的病人太多了,但是我还是想提醒这一点,就是你要记住,病人对医生如何对待他是有非常敏锐的感觉的;你尊重他,待他亲切和蔼,他打心底里感激你;你不尊重他,他的屈辱也会在心底里藏许多天。一个人在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在医生那里受气,这个时候的心境真会沮丧到极点,真会觉得世界丑恶,人生毫无乐趣。相反,你真正善待他,那就可能不但挽救了他的生命,而且挽救了他对世界和人生的信心。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医院里,病人常常感觉到不被当作人对待的屈辱,这是许多人的经验,我希望我们的医生们能够反省这个问题。我本人认为,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医生亟须加强人文修养,现在多的是片面技术型的医生,平庸谋生型的医生,少的是人文型的医生。一个医生只有自己具备了人性的尊严,他才会尊重病人的人性的尊严;自己是人性丰满的人,他才会把病人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完整的人对待。

医疗绝对不仅仅是技术,它本质上是精神事业,医生应该是有信仰的人。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如果说是职业的话,它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只是一个谋生手段。在宗教里面,行医这个行为是神圣的,这无论在基督教还是在佛教里都是如此。佛教中有药师佛,他是如来佛的一个变身,佛同时也是行医的。在《圣经·新约全书》里,耶稣在显示奇迹时,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行医,治疗麻风病人、濒死的病人、重病人等等,实际上就是通过治病救人来传播福音,坚定人们对上帝的信仰。西方有很多人是为了信仰而行医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法国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泽。这个人我觉得是非常伟大的。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是哲学博士、神学博士,在斯特拉斯堡担任神职,同时他又是一个音乐家,研究巴赫的权威。应该说,这时候他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他说我在三十岁以前要做自己的事情,从三十岁开始我就要为他人做事,要传播上帝的爱,传播基督的爱。但是到底做什么呢?有一天他看到报道说非洲人民非常苦,完全没有医生,他立刻决定去非洲当医生,把行医当作实践信仰的最好方式。他从来没有学过医,从三十岁开始,他用了八年时间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到三十八岁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后,他就到现在加蓬共和国的一个小地方办了一个诊所,一辈子在那里看病。他是长寿的,活到了九十岁,在那里行医五十多年,他把行医完全看作一个精神事业,是在拯救生命的同时传播上帝的爱,实际上就是在鼓舞非洲穷苦人民对世界和人生的信心。我想我们的医生倒不一定像他那样信基督教,但一定要有信仰,这个信仰不是某种宗教信仰,而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信念,就是要通过行医来接触人们身体上的痛苦,通过行医的人性化方式来增添人们精神上的信心,从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如果这样做,也就是在为信仰而行医了。

荐:周国平著,《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3837127682228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5-4-12 18:04 , Processed in 0.06610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