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严冬已尽、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之时,先民们就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此时,终年劳累的原始先民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就把自己“打扮”一下,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扎缚在头上,大喊大叫,狂蹦乱跳。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陇东民间社火和全国各地社火一样,从内容和形式上有共同的特点,产生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候人们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文化大革命”期间, 古代剧目停演,社火也被斥为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四旧之一,被禁演。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现时,社火从根本上摒弃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祭祀,纯粹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 民俗。
每队社火都有一个仪程官(民间称为说诗的),如春节到到单位或居民家中拜年时,仪程官就随着锣鼓点子说4句一首的祝辞,一般都是因单位性质职能不同或居民家庭的情况不同而现编现说。这一活动俗称“攘院”,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大吉。
此外,社火的表演还有扭秧歌、耍狮子、舞龙、大头娃娃等。大型社火队由彩旗、锣鼓、狮子、旱船、大头娃娃、秧歌,踩高跷(俗称“柳木腿”)组成,热闹非凡,每年的正月十五是社火表演的最高潮,那一天基本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用宋丹丹的话说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社火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每年陇东地区新春必不可少的年味,给新春佳节增添了热闹祥和的氛围,忙了一年的人们可以在这段时间尽情享受社火带来的欢乐,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安慰。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2238700968018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