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1951|回复: 0

老公得了怪病,老婆遇到一个壮汉,老公赶紧说:叫回家我们一起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4 03: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当今文明社会的倡导下,已经基本没有从前娶妻纳妾的情况了,其实,在我国古代还有一种不被大家熟知的婚姻模式,那就是“一妻多夫”,今天,我们便来给大家讲讲这一制度。

明朝时期,有一文人陆容听说了一种极为荒诞的风俗,那就是,在浙江温州乐清地区的“一夫多妻制”。且不说古代人思想保守,这种事拿到现在那也是惊世骇俗让人无法接受。
593300020f32bb3bd933

在陆容(1436—1497)所写的书籍《菽园杂记》中对此事也有记载:

在成化期间,这个地方的男人通常是兄弟几人只娶一名妻子,甚至,在女方家嫁女儿的时候反而不愿意将女儿嫁给独生子。一妻多夫婚后,多人生活在同一个家里,每到晚上的时候,兄弟以毛巾挂在门口为标记,分别与妻子相会。

最开始陆容也不相信有这种事情发生,直到亲自到当地探访此地之后才得知确有此事。并且,熟知礼法的陆容立马将这荒诞的事情上报给朝廷,明朝廷得知后大为震惊,随即下令禁止了当地的这一奇葩习俗,并将此风列为罪状。

可是,毕竟“山高皇帝远”,朝廷下的旨令很难在偏远地区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也导致了一直到清朝,“一妻多夫”的风气仍隐藏在民间某些不开化的地方。
593300020ff741ed689a

人类的婚姻伴随着人类的进化经历了杂婚、血缘婚、伙婚、对偶婚和专偶婚等婚姻形态。作为不同时代的婚姻的补充形式,民间还出现了像买卖婚、童养媳、入赘婚、典妻婚、招夫养夫婚等多种多样的婚俗变异形式。

甚至,在之后的书籍中还有记载:

1743年,京城房山的一个农民老王患了怪病,终日卧床难以行动,家里的母亲媳妇子随即就女失去了经济来源,被逼无奈的老王想到了一个流行在华北民间的办法——给自己的媳妇再找一个老公赡养本家,也叫“招夫养夫”。

之后,老王物色了一个外来郝姓民工,这小郝年轻力壮,又没有家室负担,十分合适。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小郝帮老王家务农养家,老王也与小郝公用妻室。
593300021084cc77cb94

就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家庭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

若不是后来小郝与老王妻子谋划杀死老王事发,恐怕这种隐蔽的特殊家庭永远不会进入公众视线。

清朝毕竟还处在男权社会,一妻二夫简直有损男性形象,这种一妻多夫的情况只能极为低调的隐藏在社会中。

那么,这种“招夫养夫”的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这种扭曲的现象曾普遍发生在底层社会——外来男子提供食物或人力来保证原有家庭的生计,之后,丈夫将妻子共享作为报偿,在这种关系中妻子只不过是作为交易资源出现罢了。
56950005deb80e23680d

这里,在1745年又有奏章向清廷呈报了一起“一妻多夫”的案件:

一个有经济头脑的外来闲汉张亮,替邢台人董四一家外出以种种方式赚取银钱,董四则与其共享妻子。这种生活过了十几年,善于经商的张亮竟然攒够了钱财让董四全家搬进了繁华的城镇,置办家业店铺。之后,董四一家全部改张姓,二人从此以兄弟相称。

这几个案例只是被曝光出来的,仅是众多隐秘特殊家庭结构的冰山一角罢了。董四全家改姓为张,就是为了掩人耳目,避免外人怀疑罢了。

这种不为世人所接受的家庭形式并没随着清朝走向末路而消亡,反而在底层社会扎下了根。
56950005df892c489c08

例如,民国有部著名的小说《春桃》:

女主春桃新婚燕尔,却在兵祸中与丈夫失散,春桃独自流落到北平,乞讨过活,在与店铺伙计刘向高的接触中与其日久生情,同居在了一起。后来,春桃在街上凑巧遇到双腿残疾落魄街头的丈夫李茂,并且,春桃念及旧情把李茂背回家中,自此三人生活在了一起。

刘向高在小说中对春桃说过一句话:“若是回到乡下,他是户主,我是同居,你是咱们的媳妇。”小说作者许地山在文章中对此事感慨道:“一妻多夫的社会最终不能流行,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常人都抱有自原始以来父权和夫权的思想。”
593100025a3d50d9c5af

旧社会中存在许多“一妻多夫”,与“一夫多妻”不同的是,这种婚姻模式是建立在贫穷和当时社会男多女少的社会背景下的。也可以说,这只是一种一妻多夫的变异形式,这种婚俗在法律上没有依据,但是,却为民间承认。俗称“搭伙”、“拉帮套”。

其特点是:已婚女子的本夫患重病不能抚养妻子儿女或老人,家境十分贫困,只得依靠另招一夫,负责担负全家生活重担。

所有,在贫穷的制约下,婚姻动辄成为了一种赚钱谋生的工具。甚至,在沈从文的著名小说《丈夫》就描写了二十世纪初的湘西,妻子为了养家糊口,上花船做妓女养家的故事。
56950005e0d637982535

可以说,如果在那个时候能够为女儿置办得起嫁妆,就是在向全社会宣告:我们家德行兼备,家底厚实,不需要卖女谋生。而那些贫穷的人家干脆只能趁着女儿出生直接溺死,旧社会许多顽固人家都会称女儿为“赔钱货”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男多女少,重男轻女的现象又十分普遍,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女性地位更加低下,数量也就更少。到了最后,在男多女少的时代背景下,自然会藏有“一妻多夫”这种风气来解决该问题。

并且,一妻多夫的婚俗在斯里兰卡的历史上曾盛行一时,目前,在中部山区还依然存在。甚至,在今天的昌都丁青县丁青村的“一妻多夫”家庭就达到了120户,丈夫257人,平均2.29人。
59330002136cec8a5f9d

并且,在昌都县妥坝乡有9户一妻多夫家庭,一妻二夫7户,占78%,一妻三夫、一妻四夫各一户,分别占11%。

参考资料:

『《民间的招夫养夫,一个畸变家庭的悲剧》、《历史上“一妻多夫”的畸形婚姻关系》』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104628986056545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2 16:50 , Processed in 0.06215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