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网站/小程序/APP/浏览器插件/桌面软件/脚本 定制开发·运营维护·故障修复·技术咨询
查看: 3118|回复: 8

这座古墓的发掘,改写多项中国历史记载,不朽之传奇愈加熠熠生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 2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6月16日,南京南郊江宁区祖堂山(又名牛首山)社会福利院扩建,施工队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大型砖室古墓
31be0003ee4a9919b538

江苏省文物局、南京市博物馆等单位赶紧对该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最先映入专家眼帘的,是墓门前一口歪倒着的釉陶大缸。

墓门前的缸,显然是用来装长明灯灯油的。这缸的直径有1米的,足见盛装灯油之多,也因此可知此墓的等级。

看着这口大缸,专家们个个激动万分,心里都在想,这次古墓发掘,收获一定不小。
31be0003ee41f04775b2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打开墓门后,却发现了好几个盗洞,墓室已多次被盗,专家们仅在前室东北角发现一些锡铅质冥器,却氧化变形严重,多仅可辨器形。到了后室,倒是发现了十来件遗物,但都很小,没多少研究价值。

专家们有些沮丧,仅带着最后的一个疑团在墓室中来回搜索:这等级不低的墓主到底是啥身份?

很快,就有人在后室后壁壁龛下找到了一张买地券,可惜,券面风化,字迹难辨。

唉,有人低低地叹了一口气。

不过,又有人在封门墙前上部发现了一块《寿藏铭》!

《寿藏铭》是墓主生前所立的碑铭,载其生平事迹,相当于墓志,有了它,就可以破解墓主的身份之谜了。

专家们喜形于色,全都聚拢过来围观。

该《寿藏铭》以两匝铁箍紧束,志盖篆文“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藏铭”,志文楷书共有七八百字,墓主名洪保,字志道,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其名为明成祖朱棣所赐,历任内承运库副使、都知监右少监、都知监太监等职,是郑和下西洋时使团主要领导成员之一。
2ede000169e38f895cda

实际上,由《寿藏铭》和相关史料可知,洪保与郑和的人生轨迹是极为相似的。

洪保与郑和是同乡,年龄相仿,同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云南时被虏至宫中,同被阉割成了太监,同供侍廷掖,同追随燕王朱棣靖难有功,一被赐名洪保,一个被赐名郑和。

按照《寿藏铭》的记载,洪保从永乐元年(1403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30年间内,主要工作就是奉差使西域、下西洋。
2ee7000154cac5082c1d

郑和下西洋事史书记载不多,数十年来先后发现了与郑和关系密切的明代南京守备内官监太监罗智、南京守备都知监太监杨庆、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汪浩等多人的墓志,但这些墓志中关于郑和下西洋之记载皆付之阙如。现在,洪保《寿藏铭》铭文内容直接涉及郑和下西洋事,可称是记录有郑和下西洋重要史料的第一方明代碑志!

专家们欢欣鼓舞,彻底乐翻!

洪保《寿藏铭》石碑刻于大明宣德九年(1434年),是洪保生前经他本人过目认可,其中记事可信度极高。

洪保卒于何时,目前尚不可考。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一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直至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间,仍以72岁高龄担任都知监掌印太监。

《寿藏铭》中关于洪保奉使参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刷新了人们对这一伟大事迹的认识。
31be0003ee4dac79ea54

首先,此前的学术界一直认为,“七下西洋”的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是永乐三年(1405年)。而洪保《寿藏铭》明确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洪保就曾作为副使“度西洋”。虽然文中并没有提及正使为何人,但结合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敕封天后志》中“永乐元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的记录,再考虑到此后下西洋洪保多与郑和同行的记录,曾为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的王志高认为,铭文所载的这次下西洋的正使太监很有可能就是郑和。也就是说,永乐元年这一次下西洋再加上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七下西洋,其实,郑和一生共下西洋的次数有八次!

而对洪保来说,正统六年(1441年)至七年(1442年)间,他还曾独立率队出航过一次,返程时,“遇海风作,念佛号解脱”,祖堂寺所领小刹宁海寺,就是因此而赐建的。

也就是说,大明国家舰队其实是“九下西洋”!

其次,洪保《寿藏铭》中另一项记载也让人振奋。该记载是:“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赍捧诏敕使西洋各番国、抚谕远人”。

以往学界对郑和宝船的确切形制一直存在争论。
2ede000169d93b5847be

考古专家以宝船遗址六号作塘出土的“魏家琴记”木尺换算到现代计量单位,即为大号宝船长137.72米、宽56.34米,主桅高度为65至70米,排水量超过2万吨,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但这一规模遭到许多人的质疑。理由是,这么大的排水量,要多粗的龙骨才能撑得住?与此同时,人力也不可能操纵驾驶这么大的宝船。

有关郑和船队大小的实物证据,也只有1937年南京静海寺残碑上的记载:“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

料,是古代计量单位,或以一石粮食为一料,或以两端截面方一尺、长七尺的木材为一料,一料的排水量大概为0.5吨。

因此,一些造船专家和造船史研究者通过估算认为,郑和宝船长18丈、宽4.4丈,排水量1200吨左右较为实际。

现在洪保《寿藏铭》表明:洪保等人下西洋时船队的旗舰“大福号”是达到“五千料”级别的,即折合排水量达到2500多吨。

这一记载,证明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规模至少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很多。
31c40000af6d16269fb7

再有,洪保《寿藏铭》证实郑和下西洋时洪保分船队到达了中国人古未尝到之地,有专家开始尝试证明这“中国人古未尝到之地”乃是美洲墨西哥玛雅等地。

……

洪保《寿藏铭》的出土,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大盛事,其上面的记载,将改写多项中国历史记载,使郑和下西洋之不朽传奇愈加熠熠生辉!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089655554315392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反对强加于汉族的火葬。原因有:1火葬不是汉族的传统。2火葬不能节约耕地,几千年的土葬没有遍地坟墓,而火葬才造成现在遍地坟墓。3土葬干净卫生,火葬污染多多,也是当今雾霾的原因之一。4现在能源危机,火葬造成能源浪费,不利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大家应该知道,石油来自古代的动物尸体也包括人类。5现在的火葬的真实情况是,先火葬,后土葬,手续繁杂。6土葬有利于阻止尸油流向人们的餐桌;7现在的火葬费用太高,造成人民死不起。不利于民族中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艺复兴后白皮的科技喷发多来自大明,至于作者应该是偷梁换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武哉,大明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们个个激动万分,这次收获一定不小!描写太形象了,贪婪,无耻,丑恶的嘴脸跃然纸上!再加上挽袖露臂,后蹬,欲作扑状,岂不更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乃泱泱大国,江山如画,自称5000年历史文化。就看考古炫耀牛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恶的盗墓贼,偷了大量的财物不算,还破坏了大量的史料信息,风化并丧失了大量的史料物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2 20: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维族哉,大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服务条款|版权问题|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滇ICP备13004447号-1|滇公网安备53032802000133号|神秘网

网站地图sitemapArchiver

GMT+8, 2024-11-23 20:14 , Processed in 0.09369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基于Discuz! X3.5

辛树所有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